【記者潘柏林報道】失散半個世紀,因兒子一句「尋根」,56歲的陳桂玲決然尋親。桂玲未滿周歲時,生父葉榮揚因家貧兼離異,將她交予朋友陳全和郭秀蘭撫養,養父母曾帶年幼的桂玲探望生父,到桂玲18歲長大結婚,卻因顧慮養父母感受,放棄見生父母。如今養父母已離世,桂玲手持記錄親生父母姓名的出世紙,盼尋回估計已94歲的生父。
陳桂玲原名葉美玲,在1958年11月1日出生,有一兄一姐。她憶述13歲前一直不知道身世,有日打開家中上鎖抽屜,發現社署寄來解釋監護權的信件,加上在工廠打工時,養父母拒絕出示寫有親生父母名字的出世紙,兩件事令她心存疑問。繼後社署福利官約見談話,養父母亦漸漸告知身世。
據養父母敍述,桂玲生母劉燕琼「跟人走咗」,留下兩女一子,從事紙紮業的生父無力撫養,將姐姐和桂玲分別交託別人撫養。桂玲指頭幾年養母曾三次由觀塘雞寮(現址翠屏邨)往筲箕灣探望桂玲生父,她當時尚未知眼前的「叔叔」就是生父,雙方其後失去聯繫。
兒子鼓勵尋根
桂玲自言,被養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即使家中經濟不算寬裕,養父放假仍帶她去冰室食雪糕和飲茶,「養母講嘅,老竇嗰時幾錫你啊,冇錢都話攞隻戒指去當,攞張被去當,當咗同阿玲去飲茶」。桂玲認為生娘不及養娘大,18歲結婚時,福利官查詢是否需要通知生父母,她因為顧慮養父母感受而拒絕,「既然我都係佢哋一手一腳湊大,當時如果同社署講要搵返生父母,我驚好似對養父母唔公平」。
如今桂玲已有14歲孫兒,幾年前協助社署「母親的抉擇」照顧被遺棄嬰兒,社工和兒子都鼓勵她尋親,「我細仔話搵吓啦,始終都係自己個根」,她指數十年不見,即使再見腦海只怕一片空白,盼了解對方近況。香港紅十字會跟進桂玲個案,而社署指年代久遠,當年資料已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