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或年底前出增資指引

金管局或年底前出增資指引

【規管風險】
以往銀行越大越有優勢,風險及資本要求均較細行低,但雷曼風暴後,審美標準洗牌重新量度,殿堂級跨國大行,一旦出事可能構成全球或本土市場系統性風險,成為監管機構制訂額外資本要求的指標。金管局於5月底,已完成本地版的《在香港具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框架》(Domestic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DSIB)政策諮詢。
市場料年底前,當局會對銀行發出進一步指引,估計大部份本地註冊銀行包羅其中。根據諮詢框架,列入DSIB名單的銀行,建議增加其普通股一級資本率由1%至2.5%不等,以強化銀行吸收虧損的能力。

證券界料恒生增資機會大

金英證券(香港)中國香港銀行研究副總監陳昔典預期,繼東亞(023)後,恒生(011)及創銀(1111)最有可能接力增資,他續指東亞中期普通股核心一級資本率達11.6%,仍伺機透過股東增資,意味中型及大行,在本土監管尺度較巴三更嚴格管理下,愜意的比率可能最少達13%相若水平,細行略低至11%。
另外當經濟逆轉,根據當局指示系數所進行的違約損失及機會率壓力測試,對大行的額外資本要求可能更多,故他相信,恒生除非能出售興銀或烟台股權「卸壓」,否則明年將很大機會增資。業務積極增長的創銀,明年亦潛在增資需要,但因控股股東越秀已持有75%權益,故增資安排要考慮維持公眾流通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