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出版社寄來《粵語的政治》一書,隨手翻到〈國語運動與大戰前後的香港電影業〉一文,忽然看到老爸的名字。文章講1930年代有聲電影日漸流行,而中央開始推廣國語運動,想要禁制粵語片,香港就在1935年發起「粵語片救亡運動」,文章寫:「1936年11月,在粵片界名人李化……等號召下,300餘位粵片影人聚集於香港一酒家……發表聲明」。李化就是我爸爸。文章又記載,1937年7月,香港華南電影協會派代表五人到南京請願緩禁粵語片。爸爸也是五人之一。幾經爭取,獲南京當局決定把禁拍粵語片期限延緩三年。隨後南京遭日軍進襲,禁粵片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我生於1936年,出生不久,爸爸就為粵語片的整體權益而奔走忙碌,那年他27歲。其後一家人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輾轉。我少年時期,家庭處於父與母的戰爭中。父母離異後,他有過幾個女人,而他四個子女就只有我一直在香港跟着他。我們算是蠻近的,但上述這些事從沒有聽他說過。直到我39歲那年他離世,他給我的印象是拍過不少電影,但似乎沒有傳世之作。他頗有名,但我沒有對他的事業很尊敬。
後來我幫在北京的叔叔聯繫在香港出了本自傳,書中記載叔叔少年時代,是我老爸安排他輾轉奔赴延安參加中共革命的。老爸那時就左傾。而直到去世前,他仍屬於香港電影界的左派。但他從來沒有得到中共的真正信任,一度還被大陸刊物誣為國民黨特務。
讀到《粵語的政治》,是農曆八月初十。正巧是老爸冥誕。如果我在他生前知道多些書中講他的事,我們會有更多話題,而他的晚年也更快樂些吧。但一切追不回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