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本地資料顯示,有些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認知障礙症(或稱腦退化症)和中風等,到底原因是甚麼?有待醫療界進一步研究。
筆者的友人中便有三位曾中風,一名是女的,另兩名是男士。由於女的只有40多歲,目前已完全康復並重新投入工作。至於兩位男的,可能因為年紀較大,離院後仍須長期接受物理治療,在家中雖有家人及傭人悉心照顧,但至今仍未能完全康復,並要坐在輪椅上,令人惻然。
須日常照顧 家人壓力大
長者出現中風是頗常見的事,如果他們已入住安老院,那麼離開醫院後的照顧工作便落在院方員工身上,但如屬家居安老的一群,那麼家人的壓力便很大,除了要陪同患者定期接受物理治療外,日常起居包括進食、沐浴、上下床等都要家人協助。別忘記,不少患者連說話也不能,只咿咿呀呀發聲,旁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要求。
家人或親友目睹患者出現上述情況時,心裏不好過,又愛莫能助,怎不令人欷歔!
目前社福機構在協助中風患者家屬的服務甚少,入住安老院的,由於已獲院方照顧,家人倒不擔心;但居家的患者,家人如需情緒支援,當然可向社工求助。至於安排同路人分享,由於未能掌握數目則較難進行,有待進一步採取行動。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