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駁肝失敗 只能盼移植

腸駁肝失敗 只能盼移植

【專家之言】
換肝權威、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表示,先天性膽管閉塞成因未明,患病的機率大概是一萬分之一。
盧寵茂指若要拯救患病嬰兒,通常要在嬰兒出世一至兩個月內,趁肝仍未受破壞時進行葛西手術(Kasai Portoenterostomy),即用腸駁肝幫助排走積聚的膽汁。

平均只剩三個月命

若手術失敗而患者又出現面色繼續發黃、肚脹、腸胃出血、甚至肝昏迷等情況,即等同末期病人,按照小兒末期肝病的普通計算方法,平均只剩三個月命,要活命一般須靠肝臟移植,他呼籲市民考慮填器官捐贈卡。
盧寵茂表示,每年約有5至8個初生嬰兒需要做肝臟移植手術,先天性膽管閉塞正是嬰兒需要換肝的最常見原因。但現時活肝捐贈每年只有40至50個,受惠的小朋友約佔十分之一,即每年只約4至5個小朋友獲救。
要拯救膽管閉塞嬰兒,屍肝很重要,惜現時每年全港只約有30個屍肝捐出,盧寵茂認為這是因為受到要保存全屍的觀念束縛,本港器官捐贈意識始終較保守。
盧稱其實香港捐贈器官情況在近年已有進步,只是對比國際數字「仲有好大進步空間」。例如西班牙的器官捐贈數字達每年每100萬人有35人,香港每年每100萬人則只有6人。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