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巴黎盛大公映的同志片共有三部,法國奧地利聯合製作的《像我們這樣的男孩》(Boys Like Us)難看死了,唔鹹唔淡唔嗲唔吊,搞笑的地方不好笑,唯一的感動位竟然生勾勾加插一般觀眾從未聽過的懷舊金曲,夾硬將幾乎奪眶的淚水逼回眼袋,說多掃興有多掃興。三位已屆中年的主角絲毫沒有長大跡象,言行舉止和實際歲數差一大截,任性刁蠻共冶一爐,隨時隨地公主上身,看得我驚心動魄──被逼面對照妖鏡真不好受,怪不得花容失色的基佬齊聲痛斥編導政治不正確,哪壺不開提哪壺。僵化的典型底下總有一點真,可能因為同志通常沒有撫育下一代的壓力,不必勉強自己板起面孔權充子女的好榜樣吧,放任的結果是終生流落兒童遊樂場,心智永遠不成熟。字面上「赤子之心」難能可貴,但請你相信我,現實生活裏超齡的小白兔通街通巷跳跳紮,不論把自我中心樹立在大都會的十字路口,抑或如《像我們這樣的男孩》一般遷移到風光明媚的山區,效果都是恐怖的。
別以為長不大是基佬專利,拉拉們實踐起來絕不執輸,且看巴西《摘月記》(Reaching for the Moon)的真人示範:天雷勾着地火的異國情侶,一個是來自紐約的著名詩人Elizabeth Bishop,一個是稱霸巴西建築界的Lota de Macedo Soares,事業有成粉絲無數,照計應該是懂得對自己負責任的大姐大,誰料硬殼裏面藏着不講理的三歲小女孩。伸向月亮的玉手縱使象徵理想的追求,那種「我話要就要」,根本是撒嬌兒童的口吻,完全當客觀環境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