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裏,建都於倫敦的海洋邦(Oceania)的政府有四大部門:「真理部」掌管意識形態,控制傳媒,竄改歷史以符合政治的需要;「和平部」統籌着和其他兩個超級大國連年不斷的戰爭;「關愛部」掌管治安,轄下有最令民眾聞風喪膽的思想警察;「富足部」調控經濟,目的是令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咦,怎麼部門名稱和實際的工作恰恰相反?Oceania的執政者深諳以語言蒙蔽真理的藝術,知道指鹿為馬並不相干,假話多說幾遍,就會變真,甚至連說謊者也會開始相信自己說的是事實。故事主人翁溫斯頓.史密夫(Winston Smith)的日常工作是依照指示更改舊報紙的記載,不叫竄改,是修正。極權政府的三大口號是「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民眾每天跟着電視大屏幕念幾遍,逐漸忘記了和平、自由和真理的真正意義。
每個街角都有巨幅海報提醒市民,「大哥正贒住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每人家中都有個二十四小時都開着、不能關上的雙向電視機,政府的宣傳日日夜夜不停為民眾洗腦。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心裏在想甚麼,都逃不過思想警察的耳目。當權者要求的,不僅僅是群眾行為上的服從,而是要全面控制人民的思維,任何異見,都是思想罪行(Thoughtcrime),不容許在腦海中出現。
此時此地,重讀《1984》,不用淋冰桶,自然不寒而慄!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