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穴位舒緩疲勞

按穴位舒緩疲勞

【改善體質】
預防勝於治療。鞠琰莉表示,要預防風濕痛症,應由體質入手,惟港人普遍多不良生活習慣,例如經常捱夜,不做運動,體質虛弱者大有人在。她建議體虛者可利用補益藥材,如黨參、花旗參等煲湯飲用,自我按壓穴位也有預防作用,但最重要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睡一覺好的,比進食任何東西也有效」。

睡眠質素好 病痛減少

要改善體質虛弱,她建議可多用補益藥材,如北芪、黨參、花旗參、山藥、杜仲,能補腎及改善氣虛,亦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年輕人最重要為早睡,睡眠質素好,身體自然能養好,內臟功能也能協調,一般病痛以至關節病也會減少;並應要進行體能鍛煉,勤做運動,增抵抗力。
局部穴位按壓除可減輕痛楚,也對預防風濕痛症有幫助,如膝關節位置,可按血海、梁丘、內外膝眼及足三里。腰痛則可按命門、腎俞、大腸俞、關元俞。平日沿脊椎捶一捶、按一按,也對身體有好處,「沒痛也有預防作用,主要不讓疲勞積聚」。
如已出現痛症,必要盡快求醫。她稱,曾有骨性關節炎痛病人,未有及早就醫,發現時軟骨地方已磨蝕,「落針也只能改善她的症狀,不久又會痛,最終需要換關節才能解決問題」。
她又提醒年輕人不要經常做低頭族,因為病人中不少為年輕一輩已有頸背痛問題,主要為肌肉長期勞損,嚴重者更會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肌肉長期無法放鬆,一併出現肩、頸、背痛,建議可利用捲起來的大浴巾代替枕頭,放在膊頭後睡覺,腰可再墊一個毛巾,這就能把白天勞損的肌肉放鬆。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