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寫波,但這篇文章是寫給容易半途而廢,未認真打拼過的你讀的。
偶然重溫米高佐敦一個經典廣告,沒有花巧的飛身入樽、華麗的新款波鞋,只見米高佐敦穿着大衣,步入體育館。他自己旁述說:「我職業生涯射失超過9,000球;我輸了差不多300場比賽;有26次,隊友信任我,給我最後一擊的機會,我卻射失了。我人生不斷不斷經歷失敗……亦因此,我成功了。」
佐敦光環 用犧牲換來
不怕失敗,拼到最後一刻,不惜趴地、飛身、跑到氣咳、跑到嘔,叫作hustle。一個不會hustle的球員,即使球技多出眾,射術多高明,都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球員。很多人以為米高佐敦神在百發百中,其實他投放更多精神力氣在防守。記得中學時看公牛對紐約人,佐敦在籃底入波,轉頭狂奔偷走對手傳球,瞬間又被兩人夾擊搶走,他立即回頭,把對方的必入快攻拍走,全場為他的hustle play歡呼。佐敦的身教:成功的光環,不可能沒有犧牲和汗水的成份,未真嘗成功的人,沒有資格提前宣佈失敗。
從小,我是個習慣失敗的小孩,球場上、學業上、社交上,甚至情場上,處處經歷失意。「我唔得、唔好搞我」常常掛在口邊。不要說讀書,要好好跑個一千米,也會未跑先降。在心灰意冷的時候,我看了一齣電影,叫《再戰星期日》(Any Given Sunday),一套有關美式足球的電影。球隊在重要關頭落後,飾演教練的阿爾柏仙奴有這麼一段說話:
未打先輸 一世不甘心
「各位,我們可以一隊一起奮鬥,或者一隊一起崩潰。一寸一寸地追回,一球一球地追回,真至最後……須知道,當你年紀漸長,你要習慣失去,但當你正視你在逐漸流逝,你會明白生命是一場寸土必爭的遊戲……半步之遙可以定失敗,半秒之差可以失之交臂,比賽中的每分每秒,我們都要拼盡四面八方的每一寸!我們全隊,要拼盡那方寸,為了那一寸去將自己在擋在前面的每個人撕成碎片!當我們把爭回來的每一寸加起來,就會變成他媽的分野:勝負之間的分野,生死之間的分野!」
眼看勝利從手中流逝,你會提前向天下公告失敗,還是集合力量,燃燒小宇宙的極限,一分一寸地爭回來?我只知道,未打先輸,我會一世不甘心,我寧願面對遍體鱗傷的失敗,也不能接受明哲保身的屈服。
作者:柳俊江
前新聞記者、主播,動物NGO工作者。現為自由傳媒人兼「另類生態學家」,透視傳媒生態、動物生態、社會生態。《反智動物》討論最高智商靈長類動物之種種反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