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
【本報訊】人大就香港普選定下無理框架後,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最新一期《經濟學人》更以「The struggle for Hong Kong(為香港奮鬥)」為封面,公開呼籲港人不能放棄爭取全面民主,狠批人大「落閘」封殺普選,目的只為操縱特首選舉,國家主席習近平亦錯失將香港成為中國民主試驗場的機會。有學者認為,文章反映人大的不合理決定引起國際關注,國際社會或會施加更大壓力予以批評。
記者:林俊謙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以港人反抗人大「落閘」封殺普選為封面及發表文章,文章開首已呼籲港人為自己及為中國未來着想,絕不能放棄爭取全面民主(The territory’s citizens must not give up demanding full democracy-for their sake and for China’s)。
京打壓民主凌駕兩岸統一
文章批評,京官聲稱人大決定令香港民主「邁進一大步」,但該決定只換來港人憤怒,原因是中國政府的決定,等同表明要用不正當手段操縱(will be rigged)2017年特首選舉,只有中共批准的人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
文章又狠批人大決定只是字面上兌現普選,無兌現民主精神,不能讓港人真正選擇不同政見候選人,而台灣亦會感受到中國扼殺香港民主,中共明顯認為,阻止香港民主派在特首選舉勝出,防止大陸民主訴求升溫,較爭取兩岸統一更重要。
港失自治恐淪為二線城市
不過文章也擔心,和平佔中目標和勇氣固然令人欽佩,但中共一旦出動解放軍鎮壓,有可能出現北京不想見到的「災難」,包括激化成警民衝突、大規模拘捕,令香港經濟秩序受損,以及中國與西方對立。文章最後稱,今次人大封殺港普選是「標誌一個時代的結束」,更點名批評習近平原本可將香港作為推動中國政改的試驗場、可以成為真正改革者,「但他(習近平)卻浪費了這機會」。
另外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於本月2日發表題為〈Hong Kong Becoming‘Mere Second-Tier’ Chinese City(香港將淪為中國二線城市)〉,引用總部位於廣州的獨立研究公司報告,指香港能夠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依靠優越基礎設施、完備的法律體系,以及內地一線城市也無法複製的開放及包容性文化,若香港失去維持政治自治地位,肯定會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經濟學人》作為全球具影響力雜誌,反映人大封殺普選引起國際關注,國際社會或會施加更大壓力,甚至影響國際投資者信心,「中國政府應該考慮吓今次決定,在國際社會造成的觀感」。蔡有信心佔中三子會以和平非暴力方式示威,只擔心北京反應過敏,進一步激發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