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覺度:抵賴與責備的遊戲 - 康婷

愛的覺度:抵賴與責備的遊戲 - 康婷

最近親耳聽見一位家長大聲怪責學校和其他同學將她的十歲兒子變成一位喜歡欺負別人的孩子,她覺得兒子之所以會有這種行為是受同學的影響,學校該好好管教其他孩子,不該懲罰她的兒子。若不是親身看見聽見,我簡直不能相信世間上竟有這種歪理。父母不但自欺欺人「抵賴」孩子行為上的責任,不正視問題然後去處理它,還將責任歸咎於人。父母抱着這種態度,孩子長大後也抱着同樣態度處理問題又何奇之有?
選擇採用「抵賴」與「責備」的處事態度最容易不過,兩者都為當事人套上保護罩,為了達到不被罵不被批評不感到內疚的結果,而放棄改善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抵賴」比「責備」更糟糕,後者起碼承認問題的存在,只是將責任推卸給別人,但「抵賴」是完全漠視問題的存在,問題不存在也就不需要解決。這絕對是自欺欺人的思想,有些問題只會像雪球般繼續滾大,等待爆發的時機。若發現惡性腫瘤但當作它不存在,病情便會惡化。若經濟數據已表明資產價格不合理但市場仍不理會,金融風暴指日可待。建立了這種處事態度,後果小則限於影響自己的婚姻家庭與工作,嚴重卻能牽連其他人,尤其是位高權重者。
當年公司有個重要項目出了錯,源頭來自我的團隊,在我承認疏忽致歉後,美國的大老闆簡潔地感謝我承擔責任便轉移到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沒花時間在「抵賴」與「責備」上,要在一間公司內建立態度積極的文化,是要從最高領導者以身作則再滲透到公司每一個人的。在家庭裏父母是孩子的「老闆」,父母怎樣處理大小問題對孩子的態度影響最深。還記得上一代長輩看到子女不小心撞碰桌角時,立刻作勢「打」那張桌說:「桌子真壞,弄到我們的孩子受傷」的情景嗎? 將責任推卸到桌子上便不需要教導孩子怎樣小心點,也不需要考慮將桌子移位或在桌角貼上安全膠,孩子從這經歷的教訓是──撞倒了是其他人和物的錯,與自己無關。在一個婚宴上,我亦看過一個媽媽在打麻雀期間對兒子說:「都是你在吵,弄到我想不清楚,累我輸了這鋪牌。」兒子在旁低頭看着地面不出聲。簡直是天大笑話,媽媽可以選擇在打牌之先吩咐兒子到別處坐或安靜坐在旁邊,自己處理得不好就將輸牌「責備」到兒子身上,跟着再為自己的牌技「抵賴」,將來兒子在學校賽跑輸了,會否也學他媽媽「責備」其他人或事呢?
以前在家裏,外傭常與我玩這個「抵賴」與「責備」的遊戲,當我告訴她地上有污迹,外傭的回應是:「沒可能,我今天已抹了地。」當我傷心地投訴皮外套因為放進洗衣機內被洗壞了,她的回應是:「是你叫我洗衣服的嘛。」孩子吸收最多的學習榜樣來自身旁的人,當我和丈夫在外工作的時候,家中外傭立刻成為「副總裁」,女兒又怎能避免受到外傭處事態度的影響呢?結果家裏「副總裁」的職位就此被廢除,所有職責被我這個營運總監全數接收,再分配給家中成員。

Profile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