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戰俘 部隊不撤走烏克蘭與親俄分子停火

交換戰俘 部隊不撤走
烏克蘭與親俄分子停火

烏克蘭持續五個月的亂局出現突破性發展,烏克蘭跟烏東親俄武裝分子昨日(周五)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經過近兩小時商議後,終於達成停火,簽署臨時停火協議,於當地時間昨日下午6時(香港時間昨晚11時)正式生效。

在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OSCE)和俄羅斯駐烏克蘭大使祖巴洛夫(Mikhail Zubarov)的見證下,協議由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Leonid Kuchma)代表烏克蘭政府、烏東盧甘斯克親俄分子領袖普洛特尼特斯基(Igor Plotnitsky)及頓湼茨克親俄分子領袖扎克爾琴科(Alexander Zakharchenko)簽署。

烏東重鎮頓湼茨克的親俄分子覆蓋一名疑被烏軍殺死的女子屍體。路透社

盧甘斯克仍尋求獨立

暫時未知停火協議詳情,但OSCE談判員塔利亞維尼(Heidi Tagliavini)指,停火協議內容共有12點,包括停火監察機制、交換戰俘等。有指,各方部隊將會留在協議簽署前的地方,毋須撤走。
身在威爾斯出席北約峯會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在Twitter確認,已跟親俄武裝分子簽署「初步」停火協議,並已下令烏軍在昨日起停火。波羅申科其後在個人網頁發表聲明,指「人類生命是最寶貴的,應以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方法阻止流血衝突」。
普洛特尼特斯基就強調,即使簽訂停火協議,盧甘斯克仍然會尋求脫離烏克蘭獨立。「我們相信,即時停火是以政治和經濟方式展開對話的基礎。」

俄:正面但脆弱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就對烏克蘭停火協議表示歡迎,並希望各方能確切履行協議內容。俄外交部發言人指,必須保持這尋求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正面但脆弱」趨勢發展。
烏克蘭和親俄武裝分子在周一起已於明斯克展開會談,當時曾就交換俘虜、保障人道援助等問題進行磋商,並表示已就停火做好準備。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Arseniy Yatsenyuk)在達成停火前於內閣會議中表示,烏克蘭未能獨力應付俄羅斯,要求美國和歐洲介入就今次停火擔任保證人,又指俄軍必須從烏克蘭撤走以及修復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邊境。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稱,如烏東真的達成停火,將中止歐盟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
自今年4月起,親俄分子與烏軍在烏克蘭東部發生激烈衝突,聯合國估計近2,600人喪命。北約軍官前日(周四)更向美聯社表示,有越來越多高級俄軍將令直接介入今次衝突。而在三方達成停火協議前,烏軍在馬里烏波爾(Mariupol)向親俄武裝分子發動猛烈攻擊,試圖逐出武裝分子。而烏軍發言人指,烏東衝突至今已有至少846名烏軍和2,000名俄軍陣亡。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