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脫離大不列顛獨立的公投將於9月18日舉行,多月來留獨兩派的動作及言論不斷,而民意調查已接近45:55,稍一不慎會造成千古恨。
從我這個文化背景不同的留英香港人的觀察,這只是另一場幾百年一遇的鬧劇,今次如支持獨立得票超過50%的話,整個獨立後的蘇格蘭及切割了近五分之一的大不列顛都會蝦碌收場。
我敢用蝦碌收場來形容獨立公投成功後的情況,是基於以下幾個公投前應已被考慮的主要範疇連頭緒都沒有,而在倫敦的大不列顛政府及蘇格蘭以外的英國人士,都只能蹺起雙手作觀眾來看這場鬧劇,因為他們都沒有對等的公投去決定蘇格蘭應否留在大不列顛!
蘇獨後未有頭緒的範疇包括:
1. 英鎊
英鎊不會成為蘇格蘭獨立後的主要貨幣,因為英倫銀行不會容許。因此蘇格蘭要有自己的貨幣及中央銀行,蘇格蘭亦要考慮是否加入歐元區,雖然因為歐元現時處於弱勢,加入歐元區與否不會是一個大考慮點。而那邊廂,歐洲央行亦未必歡迎蘇格蘭這個新小國加入。
2. 英倫銀行的國有流動資產、儲備及國債如何分?
分產時,不論是國家、地方與中央政府或私人家族都會你爭我奪,可是分債便不會有人問津。英國的國債如何攤分將會引起更大的爭議,特別是金融風暴後英國政府舉了很多債去拯救財困的銀行,其中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RBS)。
英倫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怎樣去把蘇格蘭應佔部份分拆出來,可能是四大會計師行攜手合作都搞唔掂的東西。可能蘇格蘭未立國已要舉行國際仲裁來解決這個分產和分債的問題!
3. 其他國有資產及包袱的分家
蘇格蘭獨立後大不列顛除上述2.提到的流動資產外,其他的資產怎樣分家亦會考功夫,蘇格蘭的主要資產在其離岸領海的天然氣及石油儲備,簡稱北海油田,從地理上英格蘭是無份分的。可是石油及天然氣儲備的計算亦很難說。而英格蘭及威爾斯在地下的煤礦資產已基於環保及開採成本高昂而沒甚麼價值。
其他方面,英國幸虧在戴卓爾執政年代已把很多國企私有化,如英航、英國石油及英國電訊等,不然這些分佈於英國各地及全球的資產不知怎樣分。
包袱方面,蘇格蘭的長者比較多,像中國的農村一樣很多年輕人都到外地或海外謀生而交外地稅,因此醫療及社會福利等開支與稅收極可能一建國便產生結構性的財赤。怎麼辦?
4. 歐盟成員國會籍
歐盟已表明不希望蘇格蘭獨立,如其獨立的話,蘇格蘭在歐盟不會有自動的會籍,而要由零開始重新申請,成功與否屬未知數。而申請者申請會籍時亦要具備經濟往績、公共開支平衡往績、政局穩定性及其他考慮點作評估。看來這將會是一條迂迴曲折的漫漫長路。另外大不列顛亦未表態會否支持蘇格蘭加入歐盟。
5. 國防
英國政府已表明蘇格蘭獨立後不會提供國防,國防方面有幾個考慮點:
(i)軍費開支龐大─過渡期怎樣分擔。
(ii)軍事設備怎樣分─多年來古舊設備的重置已因為金融危機的洗禮成為被削減開支的首要對象。最近一個大笑話是超時超資新造英國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伊利沙伯女皇號」在蘇格蘭快富船塢(FIFE)下水時竟沒有適合的現代空軍飛機去配套,而在倫敦市區內最正地區的軍營(分別在St. John's Wood及泰晤士河畔的 Chelsea區)都賣給地產商以供發展來套現。
(iii)蘇格蘭如要重新添置國防設備,錢從何來,如要向英國軍部購買海陸空三軍的二手貨的話,又如何作價?
(iv)蘇格蘭籍的軍事人員分拆方面更複雜─蘇格蘭籍的軍人地位很高,因為歷史上他們好打得,比如兩任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總司令便由蘇格蘭籍的上議院勳爵擔任。本人認識的國際會計界蘇格蘭籍好朋友多年前亦非常雀躍地對我說過:「我的兒子剛當了皇家海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艦長。」未知這位年輕的軍事才俊在蘇格蘭獨立後的效忠取向會怎樣呢?
英國軍隊內,着裙的蘇格蘭風笛樂隊獨特而舉世聞名,看來日後可能此情不再。同時,英國舉世馳名的警察總部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可能亦要改名了!
6. 人口
蘇格蘭的人口只有500萬,在香港與新加坡之間,這麼少人口的國家可成為歐洲大國嗎?然而,近代史上蘇格蘭人揚名海外,所有姓麥(Mac)的人及品牌(包括麥當勞)都是蘇格蘭裔,以香港來說,怡和的凱撒克家族、前港督麥理浩及歷任匯豐大班包括蒲偉士及現任主席范智廉都是蘇格蘭籍,現任馬會主席施文信會計師亦是蘇格蘭籍。未知日後這班老香港會稱呼自己為英國人、英格蘭人還是蘇格蘭人!
沒有實質實施計劃
總括來說,蘇格蘭獨立公投只為消一啖無謂的民族氣,亦沒有任何實質的實施計劃。這啖氣在700年前英格蘭及蘇格蘭兩國大戰,至300年前兩國合併成立了大不列顛帝國一直吹至現在。
如果9月18日公投投票通過,英國將會天下大亂,但可以預測的是,威士忌的銷量會大升,慶祝也好,消氣也好!
預祝大家中秋節愉快,人月兩團圓!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