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為政改「落閘」,反映中央對香港的政治生態非常不滿。有建制派人士將政改「落閘」歸咎於佔中運動觸動了北京管治班子的神經,因此決定出手整治香港的政制發展。
筆者卻不完全認同以上講法,雖然佔中的確令中央政府震怒,但政改「落閘」的箇中原因是習近平正積極打擊貪腐和中國近幾年正面對美國的圍堵戰略,因此,中央政府為了顯示強勢,才會對香港施以強硬手段,以展示中國內部對任何挑戰都毫不退縮。
政改「落閘」是否正確,歷史自有公論。但無可置疑,泛民與中央政府已達至前所未見的對立。要將雙方的基本分歧解決,根本不可能。周二晚,被形容為溫和派的議員湯家驊亦發出聲明,表明將投票否決日前人大就普選作出的決議方案。湯家驊的決定,顯示絕大部份的泛民議員決不接受「袋住先」的提案,令今次政改「原地踏步」的機會提高。
最近幾天,幾位朋友分別向筆者表示一旦政改在立法會被否決,香港經濟定必大受影響。筆者明白朋友們的憂慮,但認為原地踏步,未必會拖累香港的經濟表現,原因有以下三個:第一,自佔中運動在2013年初展開,香港的政治氣氛變得更差。中央為了抗衡佔中,也即時推動反佔中運動,實行以民眾鬥民眾的方法去打壓佔中。另外,加上「愛字頭」組織的街頭抗爭,令人感到整個社會正走上崩壞之路。當然,建制派和反佔中人士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宣揚泛民的佔中行動令社會大亂,最終只會嚴重削弱本港的競爭力。
周三公佈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名榜卻指出,香港在2014年仍在全球競爭力排名榜中穩佔第七(共有144個國家被排名),與去年的排名相同,顯示即使過去年多的政治紛爭也無損香港的競爭力,香港仍是一個保持高度競爭力的經濟體系。
香港的制度一向完善和富經濟活力,而政府也擁有一班質素良好的公務員班子,大部份市民又非常理性,因此,不可能重演1967年的狀況。只要政府不要在政治上火上加油,香港市民的生活、經濟運作肯定會如常。總之,反對歸反對,絕大部份香港市民是不會「倒自己米」。
第二,如果政改能夠邁進一步,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基於中央政府和泛民對普選的解讀存有極大差異,即使繼續商討也只是浪費時間,筆者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多花些時間去解決香港的社會問題。
香港已積存大量的社會民生問題,例如樓市泡沫、自由行爭議、勞工錯配、貧富不均、人口老化、教育制度千瘡百孔等等。無奈本地的政治環境持續轉差,而現時特首梁振英與泛民卻又壁壘分明,導致在推動大政策時遇到不少阻力,政改問題更令此情況每況愈下。政府在過去幾個月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推銷政改,好像忘了處理其他事務,以至引起不少市民不滿。
以筆者之見,政府應該先做好本份,將資源、精力投放於管理香港及改善民生兩方面,以以民為本的態度去服務市民,這才不負市民所望。
第三,議員為了2016年的區議會選舉和2017年的立法會選舉,他們應該集中做好民生議題。以泛民議員為例,他們一旦否決人大的決定,便只能以解決民生問題的方法去獲得選民的支持和增加自己的吸票能力。至於建制派議員同樣會利用相同策略,因為是次人大「落閘」所引起的社會反彈可能對建制派議員產生負面影響。如果讀者仍記得2004年,建制派在地區直選受到泛民重創是由於選民不滿他們在23條立法時的表現,選民唯一的武器是票債票償。建制派若不想歷史重演,恐怕要落力搞好「民生節目」了!
今次人大「落閘」可能是一件壞事,但卻令市民看清一眾牛鬼蛇神的真面目。政府及議員若要重奪民心,恐怕必須加大力度去解決民生問題了!
http://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