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未必可力挽狂瀾

量寬未必可力挽狂瀾

【拆 局】
過去數周以來,市場人士一直炒作歐洲央行會減息及進一步寬鬆的憧憬,結果歐央行昨日亦沒有令外界失望。但為何市場一直覺得歐央行非寬鬆不可呢?
其實近日公佈的歐元區經濟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8月歐元區的通脹率已跌至0.3%,創出5年來的新低;至於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則是13個月來的新低。

缺統一財政系統

更壞的消息是歐元區內三大龍頭的經濟增長都出現了問題,其中德國是歐元區穩定的基石,但當地8月GDP卻按季萎縮0.2%、法國繼續停滯、意大利更已陷入第三次衰退。
如此差的經濟形勢該怎麼解決呢?市場自然希望歐央行出手增加流動性。只要市場預期向好,通脹預期回升,經濟就慢慢復蘇。這亦是市場渴求歐央行出手加大量寬的依據。
在事前,包括野村、摩通及德銀在內的一眾大行,早已預期歐央行會在本月有所行動,結果野村今次看得最準,連減息10點子亦命中。但其實就算預計歐央行本月會按兵不動的大行如高盛,都認為歐央行出手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量寬未必是靈丹妙藥,歐央行雖然在6月份已經推出部份量寬措施,在減息之餘,同時還宣佈會推出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不過,歐元區的經濟表現持續低迷,意味貨幣政策的效力已達到極限,歸根究柢,主要是歐洲缺少一個統一的財政系統與貨幣政策配合,同時為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這才是長久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