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股民又要為高鐵外交埋單

國策解碼:股民又要為高鐵外交埋單

國務院擬將中國南車(1766)北車(6199)合併,出乎市場意料,因這不單與內地正如火如荼的反壟斷運動背道而馳;連三個當事人:鐵路總公司、南車、北車都不情願。
唯一解釋,就是最高層「大石砸死蟹」,背後有政治考慮。習李上台後,重視高鐵外交,南北車合併,相信是為避免在海外惡性競爭。不過,這種經濟賬要為政治賬讓路做法,對股東極不公平。
由於中國政府已有往績,令鐵路股的政策風險又再加大,影響估值。
今次已非股民首次要為中央的鐵路外交買單。在2010年,為改善與中東國家關係,中鐵建(1186)承建沙地麥加輕軌項目,勁蝕逾40億元(人民幣.下同),母公司只承擔約20億元,其餘要由上市公司「硬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提出,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其外交政策最重要內容之一。計劃包括在中亞和東南亞地區建設鐵路網,接駁中國。
總理李克強近期每次出訪均推銷中國高鐵,並非只是增加市場咁簡單,而是希望乘機增加在當地的政經影響力。
理論上,高鐵外交如能成功,南北車整合後又能減少惡性競爭,對兩家公司均有利。不過,如何整合、如何分賬,一切細節欠奉,要等中央的行政指令發落。這種做法意味一切經濟原則,都可以為政治考慮讓路,投資者毫無保障,亦令人憂慮,日後隨時會有更多政治賬要股民買單。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