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收縮】
跑步、踏單車或行山等運動,下肢肌肉的運動量特別大,利用激痛點的手法治療,也可以舒緩運動時因肌肉過度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痠痛。其中跑步、跳躍等動作,尤其多用小腿後面的肌肉和大腿前面的肌肉,適當按壓激痛點都有幫助。
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指出,運動後肌肉痠痛有三大原因,包括乳酸積聚、微細肌肉組織撕裂及肌肉因過度收縮、繃緊致疼痛。激痛點的手法治療,可舒緩因過度收縮引起的痛症。
不少大型賽事如馬拉松比賽、毅行者的參加者,因下肢活動量大,駐場物理治療師都有機會用激痛點的手法治療,幫助運動員作賽後減痛之用。但如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症狀,則不適合此方法。
常用的激痛點包括小腿後面的肌肉、即腓腸肌,當趷起腳尖時,該肌肉會明顯凸出,激痛點就在該肌肉底部的中間位置。因經常穿高跟鞋致小腿痠痛,或睡覺時常小腿抽筋,都可按腓腸肌的激痛點作舒緩。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