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局成立前撥亂反正

保監局成立前撥亂反正

【拆 局】
投連險最低保障額須提升至保單價值的105%,收費則壓低至與零售基金收費水平等,正為保監處過渡至獨立保監局(保監局)前的動作,甚有「撥亂反正」的意味。
近年投連險產品成為證監、保監以至金管局的主要整理目標,主因其結構複雜。證監資料顯示,現時市面上仍有賣的投連險產品逾80隻,絕大部份要在細節如收費及保障額上,修改精算準則,部份可能要停止銷售。
過往香港保險業界一直沿用由業界代表自發組成的組織作監管及懲處,雖然行之有效,惟始終與國際監管水平有差距,故本港開始研究成立保監局。保監局除肩負監管責任外,同時負責發展及宣傳本港保險業。
由於投連險含有投資成份,故吸引一批高資產淨值、有意以投資移民方式來港的內地人,而兩地在監管以至投資文化存在相當大差異,隨時成為本港保險業界出現醜聞的計時炸彈。投連險投訴數字趨升,去年投訴數字按年增89%,可見保監局成立前要「清理門戶」之說並非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