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投連險監管浪接浪!香港保監處於7月30日就銷售投資相連壽險(下稱:投連險)行為、佣金披露、收費等發出「加強版」指引。新規將於明年1月生效,以整頓業界,將「不良份子」抽出,加強投保人權益,屆時市面上僅餘下「合理收費」、較高保障的投連險產品。
記者:黃珮琳
業界較早前已就提高投連險保障成份達成共識,現時市場上最常見的「101」投連險(下稱「101計劃」),將於明年1月1日全面絕迹,新產品的身故賠償至少是保單價值的105%(下稱「105計劃」)。
所謂「101計劃」,即身故賠償是保單價值的101%,舉例說,若保單價值為100萬元,賠償額則為101萬元,目前已有保險公司推出至「105計劃」,亦有自選保障額的投資相連保險計劃。
正當業界陸續向證監會遞交新「105計劃」申請之際,保監處「順勢」向保險公司發出指引,要求合理收費,價格最好低過零售基金。另要求保險代理確保投保人按「有保障需要、有投資需要、能承受風險程度多寡」,向其銷售合適產品。
「個別保險公司太過份」
有大型保險公司高層指,「即使新產品申請過咗證監,都仲要過保監處呢關,如果收費唔合(保監)心意,就批唔到。」由於保監未有就投連險合理收費訂下指標。他續稱,屆時市面上投連險收費仍會有差異,不宜直接與零售基金收費比較。
對於今次保監出手清理門戶,有保險業界直指「有個別保險公司太過份,導致監管機構出手干預」,惟他強調監管當局應予市場自由調節。他續指,該公司投連險有一定規模,惟此業務非該公司唯一業務,相信影響不及集中銷售投連險的保險公司。富衛人壽港澳地區行政總裁黃大偉另指,「感覺到保監處盡好大努力與業界溝通」,相信監管屬正面影響。
據了解,過份進取的保險公司需就新指引「大執」,其他保險公司則要「小改」。業內人士指,只要保險公司過往太集中銷售投連險、投連險佔整體業務比例大,「甚至過往無踩界,亦要更改系統、重印計劃章程,重新培訓代理等,改至符合規例需時。」有業界人士估計,不排除有專賣投連險保險公司會「舉手投降」,暫時退出市場。
友邦香港及澳門市場及業務策略總經理謝佩蘭指,監管機構就投連險陸續推出新指引,該公司會密切跟進及配合。富衛保險首席市場總監陳汝浩指,該公司僅需作出相應微調。
據今年上半年保監處數字,Royal Skandia Life及Generali Internaltional期內新造業務標準保費收入分別約8006.94萬元及1.15億元,惟全數來自銷售投連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