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緣想:有一種幸福叫爆紅 - 徐緣

十萬緣想:有一種幸福叫爆紅 - 徐緣

他,三十出頭,自少夢想成為作家,年輕時為幫補家計沒選擇升學,轉而任社區幹事賺錢養家,自此踏足政圈。今天,男孩是民主黨最年輕中委,七年前開始當元朗區議員,同時為菜園村收地、南生圍開發及成立動物警察等不同社會議題發聲。
2012年的某天,男孩在網上寫了篇文,叫《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
熱爆網絡,過千的讚好為夢想之門打開一條夾縫。
「今天到老 我像那跌不到 我想做 做我命運符號 用我力鋪我路途」
他隨後開facebook專頁繼續追逐寫作夢,一年半時間,專頁有近100,000個likes。一隻平平無奇的乳鴿,蛻變為新一代療傷系散文作家。
「只盼我有日會在星夜裡 那天我會 含淚說聲 我做到」
有一種幸福,叫爆紅。男孩的文字,成為改變他命運的符號。
這個幸福的男孩,叫鄺俊宇。

《圓願》成功感動網民

如此極速的文壇冒起現象,引起我好奇作訪問研究。事先聲明,我不是鄺俊宇的粉絲,不看愛情散文之類的書藉,不滿今天的民主黨。在帶着偏見的個半小時訪問中,鄺俊宇讓我清楚看到他的過人之處。成功,必有因由,鄺俊字成功之因,與社交網絡息息相關。即使你不喜歡鄺的文字,他的爆紅現象,也是值得思考的營銷題材。
鄺俊宇於2013年3月開facebook專頁,第一個like數激增的爆發點,源於5月所寫的《愛得簡單》,當中借電影《單身男女》,觸及一個愛情上永恒的論題:究竟應該揀一個妳愛他多一點的人,還是一個他愛妳多一點的人。這篇文章有過萬讚好,超過3,000人分享,近200個留言,令專頁突然衝破10,000個likes。其後鄺定期發表文章,專頁like數以差不多每周1,000 likes的速度穩步上揚,不少post有過千讚好,轉載者眾。
驟眼一看,鄺俊宇的文字都是情情搭搭,寫人與人之間的情,看似無甚特別,但細心分析,卻能找出其文風獨特之處。鄺作品的第一特色,是把廣東歌詞置入文中,讀他的文字到感動處,突然出現一小段歌詞,讓讀者腦海響起那首曲的旋律,大大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我寫每篇文都係聽着一首歌嚟寫嘅,再將當中嘅詞融入文章之中。」
能夠為不同情感故事,配上最適當的廣東歌,不是件容易事,鄺俊宇在這方面有一定才能。
鄺的文字經常用第三身開首,如男孩、女孩,不說清楚故事主角的名字,讓讀者容易代入,有時文章中段會轉為第一身,就像讀者在說自己的心聲。那個我,不是指身為作者的鄺俊宇,而是代入故事主角中的讀者。
「香港有流行曲,但好似冇一樣嘢叫流行文。我參考流行曲詞嘅作法,好似《落花流水》咁,歌詞冇提一個主角,但人人可以代入。」
鄺俊宇文字的厲害之處,是強烈的共鳴感,這是過千like、share與comment背後的基礎。
但我認為鄺的真正魅力所在,是他文字所偶爾創造的奇蹟。

2013年10月22日,鄺寫了《圓願》,應一位孫女的求助,為她嫲嫲在彌留之際,找她細仔見最後一面。文章出街後,網民瘋傳,share比like數高得多,按那個share鍵,變成做了一件善事。奇蹟發生,兩日後孫女告訴鄺,嫲嫲圓願。
更傳奇的一篇,是同年11月1日的文章《找天使》。一名廿多歲的癌症病患,生前愛上照顧他的護士,鼓起勇氣約了那位白衣天使出街一次,但在約會後便陰陽相隔。死者好友托鄺用文字找天使,希望她能出席男孩兩周後的喪禮。好友沒有護士的資料,鑑於私隱,鄺也沒有寫出死者的名字,只寫下約會的故事。這篇文章鄺配上《化蝶》的歌詞:「如何回到當時,猶如情侶,熱戀的那時,記憶可以幻作一對蝴蝶飛舞,在時光深處」,贊人熱淚,網民熱烈轉載。
又是兩日後,奇蹟再發生。女護士發私訊給鄺,講出死者的名稱,在茫茫人海中,鄺的文字真的觸碰到天使的翅膀。鄺把護士現身並出席喪禮一事寫成《奇蹟》一文,網民瘋狂讚好。
「我希望寫出有作用的文字。」鄺俊宇透過文章,成為感動人心的網絡超級區議員。
我跟鄺開玩笑:「療傷系散文作家呢個terms好難明,不如寫你做正能量版南宮夫人信箱。」他馬上高八度出聲抗議:「唔好將我比喻做南宮夫人得唔得?」鄺年過30,還帶點有趣的孩子氣。「Okok,咁我叫你做男版文字白韻琹。」鄺今次高夠16度:「唔好呀!」
純從內容出發,鄺的文字跟兩位女前輩確有點相似,但同一件事,放在今天效果更大,因為有社交網絡。
自鄺俊宇成立facebook專頁,就不停收到讀者網上來信,向他分享自身愛的故事。鄺說不少讀者寫信給他,是發洩的一種途徑,大家索性稱他為「樹洞」,視鄺俊宇為承載心靈創傷的單向空間。在一年半內,鄺約收到近一萬封信,最長的在word開出來有廿幾頁紙,近千字的信件無數。由於facebook有其限制,只能load兩周之內的郵件,鄺時間有限,有時都會錯過一些來信。
社交網絡的發達,讓這種情感故事的分享交流變得容易。分享者與鄺俊宇之間相隔天涯,但可以透過facebook連成一線。
這麼多的真實故事,為鄺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我有七成嘅文章,係源自讀者寫畀我嘅真人真事。而為表尊重,我寫好嘅文會先send畀相關的事主看一下,佢哋同意我先會放上facebook。大部份讀者都好開心見到自己嘅故事,能夠變成了一篇文章。」

facebook致勝秘密

facebook專頁有一個限制,就是所發表的東西,並不能100%出現在所有按了like用戶的newsfeed當中,據知只有3%的liked fans會收到專頁發佈的內容,這是facebook誘使專頁用戶以落廣告方式增加內容曝光的技倆。
但除了出錢落廣告外,也有其他增加內容reach rate的方法,例如提高那個內容的engagement,亦即like、share、與comment的數量。若內容engagement多,facebook視之為熱門好帖,就會派發到更多liked fans的newsfeed當中,故此要提高內容的派發率,自己用不同分身用戶製造大量comment,是其中一個可行之法。
鄺俊字專頁engagement非常高,每篇文章除了like與share數高之外,也有很多深有共鳴的讀者留言。樹大招風,鄺的haters也不少,他們留言挑機,但往往有鄺的支持者反駁護航。這些爭論變相爆高了文章的engagement rate,令facebook把那些內容派得更廣。
鄺還想出另一方法,令近十萬的fans盡量不會錯過他的文章。
「我每日定時喺下午6點15分post出新文章,就算facebook派唔到畀我嘅fans,佢哋都識定時上facebook睇。呢個係每日我同fans之間嘅一個約定。」
除了在facebook發表文章外,鄺俊宇也將相同內容放上instagram平台。「我原先視instagram為facebook專頁萬一出事時嘅挪亞方舟,點知原來呢個平台反應仲好。」文章在instagram的得like數字和速度都勝過facebook,據他的分析,這與其讀者profile有關:「我嘅讀者有八成係女性,主要係18到30歲,呢個年齡層喺instagram相對較活躍。」雖然鄺俊宇的instagram現在只有約4萬fans,低於facebook的十萬之眾,但卻是鄺提升人氣的重要平台。
我曾經懷疑鄺俊宇「區議員X作家」的獨特定位,也是他的爆紅之因,鄺一口否定:「呢樣嘢應該冇關係,有好多讀者根本唔知我係區議員。不過之前搞保衞南生圍等社運facebook專頁嘅經驗,卻幫到我搞自己嘅facebook fanpage時更駕輕就熟。」
公司有位同事是鄺俊宇的die hard fans,她跟我說鄺的走紅,與TVB劇集《愛我請留言》有關,說鄺正是該劇編劇云云,我當然要向當事人求證。

美麗誤會如初見

「呢個純粹係美麗嘅誤會。我第一本作品叫《愛你,若只如初見》,而套劇嘅主角翠如BB叫如初見,加上劇中播唔少廣東歌,大家就以為我係編劇。其實『如初見』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嘅『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我同套劇嘅編劇都不約而同參考咗納蘭性德。」
「套劇出街後確有唔少讀者問我係唔係有份創作,不過專頁like數冇因為呢套劇嘅出現而激增。」
懂得借清初名詞人的金句作書名,讓我對鄺的閱讀脈絡感興趣,想知道這位文壇新星的文字功力師承何方,誰知答案出人意表,一點愛情作品也沒有:「我鍾意睇衞斯理、蔡子強的新君王論、邱吉爾同林肯嘅傳記。」
鄺俊宇跟我說,林肯是他的偶像,佩服其以故事說政策的能力。今天鄺的作品長踞暢銷榜,首部作品半年內再版七次,新作《有一種幸福叫忘記》在書展期間賣過萬冊,鄺俊宇已是一眾年輕人的偶像,我相信有很多情感豐富的心靈,都佩服他以故事說情的能力。
我冀望有朝一日,讀到鄺俊宇寫蔡子強的愛情故事。

徐緣
跨國公司市務總監、營銷專欄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
本欄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