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對佔中有更高期望?(港大哲學碩士研究生 葉傲嶙) - 葉傲嶙

我們不能對佔中有更高期望?
(港大哲學碩士研究生 葉傲嶙) - 葉傲嶙

戴耀廷對傳媒表示佔中一役隨着中央人大常委落閘,策略性目標已告失敗,接下來的首要目標是公民覺醒。其後佔中亦出了一份官方聲明澄清,指縱使爭取2017真普選失敗,但佔中仍定必進行,以延續及彰顯香港人對民主的追求。於我而言,此聲明依然失焦不智。吾對這態度感到痛心,難道我們不能對佔中有更高的期望嗎?
沒錯,理論上人大在政改的第二部曲寫下重重框架,2017普選前途大可蓋棺定論。沒錯,佔中由始至終都只說前期博弈,預計若要到最後行動便勝負已分。各方泛民論調一致,堅決否決議案,固然讓人欣喜。但論述大多轉至放眼將來,開啟公民抗命時代,對爭取2017真普選的議題避重就輕,則讓人憂心。我決意否定這種了無新意,順從得令人震驚的論述。公民抗命,最直接的不就是要「抗命」麼?何以別人一說2017無真普選,我們就放棄繼續爭取2017的真普選?
由宣傳佔領中環的概念開始,籌備的工作已經有大約一年半的時間。這半年,香港經歷了三個商討日(亦有百多場的小商討日),近80萬人的全民投票及7.1數十萬市民為爭取普選的遊行。一切一切用了無數人的心力及希望。
2017真普選的棋局,你先說要以佔領中環的方式去爭民主,接着下了幾步循規蹈矩的棋子,底牌盡翻。對方早知你的策略,現在對你一貫使用的招式不為所動,把握着你可能的失誤(筆者甚至認為當中並無失誤)。現在你說無棋可行,棄局投降,換局再戰?政治本來就是多變不定,我認為,人大的框架根本就不代表2017普選的終點,反正法律承諾一向由它任意闡釋,關鍵時候沒有甚麼不能改動的。此時便棄棋,想必建制也感到吃驚吧?何不展示決心,續以2017真普選作運動主軸,以勢不罷休的姿態走下去?
從現實層面考慮,佔中亦不應以公民覺醒代替爭取2017真普選作為當下的任務及主題。在非暴力抗爭的過程當中,廣泛的市民開始注意事件,繼而被道德感召,重新思索抗爭議題的重要性。整個過程最重要的是市民看到參加者為運動的理想和訴求,願意為信念和希望犧牲自身的利益,甚或前途,爭取更公義的結果。信念和希望均為感召的最大要素。信念,意指對一種概念的執着和堅持,固然重要。但希望對於一場公民抗命來說亦不可或缺。希望有別於信念,前者重視的是抗命運動對議題帶來實際可量化的效果的期望。
退一步來說,佔中既因應屆政改爭議而生,便應隨應屆政改而活。佔中必不可離2017真普選而去,亦不應只是一天象徵式的佔領。佔中為主體的公民抗命,最起碼,也要待立法會否決方案一刻方可落幕。
不認輸不一定贏,認輸就一定輸。作為佔中的支持者,我必須指出我們已經退無可退,不爭此夕,更待何時。我不願未打先輸,無論如何,中環見。

葉傲嶙
港大哲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