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球練習場近年買少見少,佔地過百頃的球會卻成私人俱樂部,眼見陳芷澄、林子豐等港將,為求出頭天,遠走美國,香港要培養一個真正的本地薑,看來只會是永不可能的任務。
繼西灣河及將軍澳的高球練習場被政府收回用地後,長沙灣練習場亦在4月底結業。現時香港只有滘西洲一個公眾球場,另一收費數百元的9洞球場又遠在機場。對於仍在求學的潛質球手而言,一個交通方便的練習場,可能是唯一合理的落腳點。
年初發展新界東北鬧至熱哄哄,其實細心留意,港人不滿高球場用地,針對的並非練習場,而是只開放予會員的高球會。位處粉嶺、用地約170公頃的香港高爾夫球會,受公眾壓力下,3月中宣佈開放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時段,收費只是每30分鐘80元。看似是「窮人恩物」,但球手每晚要摸黑訓練,作用何在?
陳芷澄等港隊代表多選擇赴美訓練,她來年更獲全費獎學金,升讀高球名校南加州大學。香港彈出一個陳芷澄,但面對無場可用、政府懶理的窘境,下個高球新星何時再現?文:本報記者
識睇,一定係睇足英台【英波Live】:
http://soccer.appledaily.com
http://bit.ly/engball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