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調查】
中國航班延誤幾成「家常便飯」,問題正逐漸蔓延到香港。記者統計發現,國泰(293)上半年航班延誤問題10年來最嚴重,僅七成航班在原定時間15分鐘內出發或到埗。有民航機師指,內地航道緊張,加上航班「越開越密」,擔心延誤問題有增無減。
記者:鄭柏齡
按國際標準,航班在原定時間15分鐘內出發、或到達目的地為「準時」。翻查資料顯示,國泰、港龍合計,今年上半年航班準時表現,較去年倒退7個百分點至70.7%,創出10年最差紀錄;與2004年相比,準時率大跌約20個百分點,近年表現每況愈下。
今年航班延誤情況在4月起惡化,國泰內部通訊《國泰天地》中透露,5月份航班準時率跌至65.5%;按公司「分秒不差」的標準,更只有35%航班合格,換言之每10班機中,有65%機會遇到一定程度延誤。
中國區航線是延誤重災區,來往中港兩地的航線不斷增加,問題終蔓延到本港。有國泰現役民航機機師指,「飛機一般要用到盡,譬如來回香港上海後,要即刻飛第二個地方;當上海delay(延誤),就會出現骨牌效應,影響香港」,該機師解釋,香港、深圳、廣州等多個南方機場,僅共用一條民航航道飛往上海,如遇上天氣問題,或高官出行(VIP movement)暫停機場升降,便大有機會「塞機」。
內地軍演累京滬航班
目前,中國空域由軍方控制,開放予民航機使用的空間僅約兩成,加上年內多次軍演,北京、上海航班特別容易「中招」;同時,香港機場泊位不足,雷暴警告亦較去年多,使問題進一步惡化。該機師續指,飛機「細換大」並減少班次,確有助舒緩航道擠塞,「但從商業角度睇,班次越密乘客越方便」,估計隨航班漸頻密,中國軍方卻不願開放更多空域,延誤越來越嚴重。
交銀國際航空業分析員鄭碧海指,難以量化航班延誤對航空公司的實際影響。以港航為例,雖然6月時發生被內地客「騎劫」、最終被迫每人賠償800元的事件,但「派錢」情況並不常見,航空公司多數「派餐券」安撫乘客;其他影響則包括飛機、機組人員調動所產生的額外行政開支。
國泰回覆指,導致航班延誤因素眾多,包括不能控制的天氣及航空交通流量管制等,不能一概而論。公司強調,要維持航班準時,對所有進出香港及內地的航空公司「都是一個挑戰」。正籌備上市的香港航空則沒有提供延誤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