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687萬的投資 - 利世民

利字當頭:687萬的投資 - 利世民

研究機構指,中產要栽培小朋友完成大學,最平要98萬;豪華版,則要687萬。
687萬在今天大概可以買到一個每月租值16,000至18,000元的住宅單位;在香港,雖然負擔得起這個數目的家庭大有人在,但是金額也大得匪夷所思。687萬的數字,有三分一是到外國升學的費用。其實研究機構拉一條平均數,估計到外國讀大學的每年使費約40萬,應該是有點低估;今時今日美國名牌大學一年的學費也不止這個數,還未計生活食宿等開支。
當年我到美國讀大學,其實也花了父母不少錢,到今天,我也不敢說是否值得。大學畢業後幾年,我也像許多年輕人一樣,以為多拿一張沙紙可以有更好的前景;再花多十幾廿萬。廿年下來,儲起來的幾張沙紙,其實從來沒有為我找到過一份工作。上次找工作,差不多是十年前,黎老闆也沒有過問我拿過甚麼資歷,反而是投稿的幾篇文章,讓我有機會在傳媒工作。

我不知道坊間有多少個黎老闆那樣的僱主。應該不多吧?許多負責招聘的人事部官僚,都是看沙紙去篩選。可是,過了那一關,沙紙也再沒有價值。
我不是叫年輕人不要去學習。相反,我是希望破除社會對沙紙的崇拜,將學習視為一種習慣。說穿了,花98萬也好,687萬也好,最終那個研究機構的計算,背後假設是獲取一張沙紙等於完成栽培小朋友的責任。事實上,香港有幾多人,鋼琴拿了級數,也玩得一手小提琴,何以長大成人後,卻不見得對音樂有興趣。大家還記得在中學讀的三角幾何嗎?如果一離開校園就將所學的忘記得一乾二淨,當年狠下苦功又是為了甚麼?
想學習,在今天的世界,機會到處都是吧。之前也在這裏寫過,現代的教育制度,重點是記憶和服從;可是在後工業經濟,人類的記憶和服從,又怎會勝得過電腦?栽培小朋友,應該是建立他們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吧。這種教育,花錢不多,但要費心思,說不定比687萬更矜貴。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