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仍未獲政府發牌的廉航捷星香港,澳洲航空及東航(670)持有捷星香港投票權,原來從約33%減到25%,但維持「經濟效益」股權33%不變。捷星香港證實,兩名股東願意讓出部份投票權予信德(242),令後者取得過半數捷星香港控制權,強調股權架構沒有更改。
記者:鄭柏齡 石永樂
捷星香港由澳洲航空、中國東方航空在2012年成立,去年6月再引入本地財團信德,三方均等持股33.33%,總投資額1.98億美元(約15.3億港元)。
在牌照審議初期,國泰(293)即質疑捷星香港由澳洲航空以「特約經營」方式控制,不符合《基本法》發牌條件,而捷星香港至今則遲遲未獲政府發出《空運牌照》(ATLA)。
不過,澳航截至6月底最新年報顯示,公司在捷星香港的投票權比例,由去年同期33.33%,降至25%,令人懷疑澳航是否「打退堂鼓」,或讓出控制權,迫使港府加快發牌程序。
澳航東航投票權各24.5%
捷星香港證實,澳航、東航兩大股東,在捷星香港董事局上的投票權,由原本自持有33.33%,減少至24.5%,信德投票權則增至51%,兼取得公司控制權。公司發言人強調,三名股東股權比例保持不變,有關投票權變動在今年2月時落實。
目前,捷星香港董事局內共有7名董事,信德可提名其中4位,包括公司董事長何超瓊;澳航、東航則分別提名一名董事,並共同推舉一名獨立股東。捷星香港發言人指,有關安排可強化公司作為「香港人控制、以香港為基地」航空公司角色。
分析指,雖然港資信德已取得捷星香港董事局控制權,但發牌進度會否加快,仍視乎政府態度。另一方面,即使空運牌照局願意發牌,在國泰反對的前提下,將有需要舉行「指示聆訊」作最終裁決。
捷星香港由成立到申請牌照,至今已超過兩年,不少航空業界人士皆認為情況不常見。捷星香港在2012年時曾樂觀指,最快在去年投入服務;而去年中引入信德後,則表示有望在去年底發牌,計劃引入18部飛機及聘請1,000名員工,經營由香港出發、5小時以內的航線。
但牌照審議時間超出預算,為節省成本,捷星香港上月宣佈,出售三架早前購入的空中巴士A320飛機,繼及較早前另一次出售,合共已賣出六架飛機。現時,公司仍擁有三架飛機以備初始營運所需。澳航年報顯示,包括捷星日本及捷星香港兩間聯營公司,去年全年共虧損7,000萬澳元(約5.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