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就特首選舉落閘,副秘書長李飛更聲言:「我看宣揚國際標準的人,也提出不了確切國際標準定義。」然而港大法律學院今年3月曾召開國際專家圓桌會議,定出香港按國際標準落實普選的準則。其中澳洲昆士蘭大學法律教授Graeme Orr批評人大的框架明顯違反國際標準,即使落實一人一票,選舉結果仍由小圈子操控,民主程度根本毫無寸進,促中央勿再假裝這是真普選。
《基本法》訂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港大圓桌會議雲集多名國際法律學者,研究《基本法》及《公約》條文,最終建議提委會須基於平等原則代表全港選民,並容許公民提名或公民推薦。
陳家洛:如北韓篩選做法
專門研究選舉法的Graeme Orr以電郵回覆本報查詢時指,沒有民主選舉如人大框架般明目張膽限制候選人數量,只有沿用政黨或公民提名的民主國家,客觀上因政黨數量或人口而局限候選人數量;他形容人大把出閘門檻設為提委會過半數是嚴重缺陷(serious flaw),質疑提委會將容許弱者入閘陪跑,篩走有實力的競爭者,讓屬意的人選順利勝出,變相由1,200人操控大局。
Graeme Orr又批評,中國不能魚與熊掌兼得,既要求候選人愛國愛港,又聲稱港人有真正選擇,「中國不應假裝選舉符合國際標準,倒不如承認特首是『殖民地』港督(a governor in a 'colony'),為了避免鄰近省分政治不穩而限制香港自治。」
親中陣營聲稱一人一票總好過原地踏步,Orr反駁,當提委會大幅增加民選代表及門檻降至約15%至20%,才算得上邁向真普選,「提名門檻過半數,根本沒有絲毫進步」。他對佔中成效存疑,若果方案通過,民間只能透過和平運動施壓,迫使提委會容許選舉競爭。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出,人大的「中國式普選」只會淪為國際笑話,與北韓由執政黨篩選候選人的做法同出一轍,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一黨專政操控嘅選舉,全世界一眼就睇得出,一人一票畀你投都冇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