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鞍山翠擁華庭一對情深夫婦,疑愛妻患頑疾丈夫陪死,昨午雙雙用膠袋包裹全身,吸入揮發性毒氣自殺。警員及消防員到場恐毒氣洩漏,一度穿上保護衣調查,證實兩人經已死亡,並撿獲兩人寫下的絕命書。
記者:李偉民 姜偉康 簡明恩
雙屍命案現場為馬鞍山沙安街9號翠擁華庭7座一單位,男死者姓袁(60歲),女死者姓王(49歲);兩人為夫婦關係,單位由王婦持有。據知,袁對愛妻一往情深,惟與父母關係疏離,三年來未有聯絡父母。
消防員穿保護衣調查
王婦患病多年,沒有工作,最近曾與家住沙田秦石邨的姓程母親(69歲)手機通訊,請母親買來麵包上門探望;不排除有人早有尋死意圖,誘家人上門探望揭發事件。
昨下午2時許,程母帶着麵包上門探望愛女,開門後赫見愛女與女婿兩人同倒卧睡房床上,慌忙報警。警方及消防員接報派員到場,發現現場可能有化學物品洩漏,有關人員於是穿上全副保護衣進入現場調查;多輛消防車、救護車及警車在場戒備。
救援人員發現袁與王以膠袋將整個人包裹着,並連同一罐一公升的揮發性氣體包裹在內,即場證實兩人經已死亡。
消息指,救援人員在場見兩人的膠袋外貼有字條,寫有「請小心,CO2(二氧化碳)及Ether(乙醚)」。警員其後撿獲兩人寫下的遺書,內容透露王婦患有嚴重心臟病,丈夫不欲獨自偷生而一起自殺,至昨晚8時許,仵工把兩人的屍體運往殮房,等候驗屍確定死因。
事主夫婦用以自殺的乙醚,是一種無色、易燃、極易揮發的液體,其氣味帶有刺激性,可被當作吸入性麻醉劑。乙醚亦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有機溶劑,可用作蠟、脂肪、油、香料、生物鹼、橡膠等的溶劑,可在一般五金店購得,但當乙醚遇到火花或高溫等,就有發生燃燒爆炸的危險。
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本港近一、兩年才較多出現以膠袋笠頭,並吸入有害氣體自殺的個案,這種情況在英國及日本亦有發生。他表示,2003年沙士期間,燒炭成為本港新興自殺風氣,其後該種情況相繼在台灣及韓國等地出現;他擔心「笠頭吸毒氣自殺呢種嘅手法,亦會好似傳染病咁散播開去,令有自殺念頭嘅人士仿效」。
一個月三宗同類自殺
今次已是近一個月來最少第三宗笠頭吸毒氣自殺的事件。上月6日一名19歲青年疑不堪工作壓力離職,事後被發現在租住的天水圍嘉湖海逸酒店房間內,用膠袋笠頭吸氦氣自殺身亡。
上月21日,情路坎坷的23歲女子繼未婚產子後,年前再邂逅情郎共賦同居,男友早前提出分手,她在情傷難抵下,在元朗住所留下遺書,以膠袋笠頭吸氦氣自殺身亡。葉兆輝呼籲受情緒困擾人士應主動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