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內地校園屠童案頻生,官方往往以「精神病」或「信邪」概括行兇動機。民眾對這種答案並不滿足,他們追問是甚麼逼他們走上絕路?問題根本在哪裏?
今年5月20日,湖北麻城男子陳最杭持菜刀衝進五里墩小學砍傷8名小學生,官方稱陳因吸毒產生幻覺行兇;去年3月上海奉賢男子臧某砍殺兩親屬後,在小學門口亂砍砍傷多名學生,官方第一時間稱不排除他有精神病、襲擊並非針對未成年人。
校園屠殺洩憤不是個別事件,近年在內地頻頻發生,顯然已成社會現象。挨刀流血的學童們沒得罪兇手!兇手的怨恨甚至與校園無關。民眾更傾向於相信兇手們是受不公壓迫、怨氣爆錶的弱勢者,不敢向強者動刀,以傷害比自己更弱小的兒童洩憤。因此也催生系列網絡名句:「冤有頭債有主,出門向左是政府」、「殺貪官英雄殺孩子狗熊!」
2010年不足兩月接連發生六宗校園襲擊後,全國校園安保升級,配備鋼叉、防刀手套、催淚噴霧及警棍等,部份城市一度派警員進駐學校;教育部制定政策規範學校安保……然而悲劇沒有停止。有輿論呼籲修補校園安保漏洞之餘,更要正視社會不公造成的心理危機,而後者,是官方不願意揭的短。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