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源(1886)是一間令人感莫名其妙的公司。明明在市場具領導地位,品牌又不是完全broken,果汁這個sector亦有良好增長,照計有得搞㗎?但呢間公司,多年來卻不停「自殘」,過度擴產導致使用率偏低,又無厘頭走去開展啲低margin的業務。直至舊年滙源話要改革,搵咗好多有國際企業背景的專業人才入局,聲稱大股東朱新禮會放手,畀晒佢哋搞。一年後,公司完成了集資,新CEO即被調走,由大股東親信重新掌權。
恕海迪直言,滙源畀出來的guidance、到最後是可以成功做到的,印象中寥寥可數。海迪不知某些市場人士的樂觀情緒從何而來,尤其是有券商竟可把滙源目標價,踢到上10蚊以上(滙源昨瀉一成後,收報3.03元),認真耐人尋味。整件事的背後,是否有甚麼特別考慮?公司的改革能否繼續推進?仍有待時間驗證。只是,這場大龍鳳過後,有芬佬朋友已經心死,決定用一句話來總結:呢個故事教訓大家,唔好諗住同朱新禮玩囉。
中國人的企業,大股東對於上市公司是屬於「公眾」的意識,是相當薄弱。有曾經替民企打工的港人專才直言,你要民企老闆肯交盤數畀你,建立制度,落實良好企業管治,簡直和落實民主普選一樣咁異想天開。兜兜轉轉,左遮右掩,最終都是原地踏步,甚至會出現倒退的局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