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本報訊】開學日,2.6萬跨境學童經由落馬洲、羅湖等口岸過關。由於大批學童前往各個支線管制站,導致深圳交通大擠塞,校巴未能趕及上課鐘聲,有些學生更遲近一小時才抵達校園。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卻表示各口岸跨境學童過關整體暢順,交通擠塞是個別情況。
記者:黃靜薇
東涌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及寶安商會溫浩根小學,本學年分別取錄三名及一名跨境小一生。黃楚標校長梁兆棠昨日表示,四人同坐租車公司的七人車,由深圳灣口岸回校上課,昨因溫浩根接送學童的教師誤會了集合地點,花了時間等候,結果四名學童齊齊開學遲到25分鐘,他指昨是開學日,出現混亂是意料之內,往後將回復正常。
較試搭需時多一倍
第一次收取跨境學童的黃大仙浸信會天虹小學,三分之二的小一新生也是跨境學童。雖於上月舉行三次校巴試搭,但昨大批學生同時過關,令關口及交通不勝負荷,兩架校巴均遲大到,未能於上課時間8時25分前趕上。
昨早載有22名小一新生的深圳灣校巴,原定7時15分集合,預計8時15分到校但深圳灣口岸交通混亂,通往關口的路面非常擠塞,最後比原定時間遲約一小時出發,大約9時10分才到達校園。而另一架由落馬洲開出的校巴雖然7時正便集合,約半小時後開出,但最後也用了約一個半小時才抵達校園,比起早前校巴試搭日只用45分鐘就抵達的時間多出一倍。
校巴保母:家長遲到
校長朱子穎預計未來一星期也會有類似情況發生,對於交通突變有心理準備,相信適應後情況會改善。他透露,為方便監視校巴行駛情況,學校特設計了「跨境校車監測系統」的手機應用程式,可將校巴行駛位置傳予家長,家長亦可透過程式得知香港天氣惡劣導致停課等突發情況的消息,「上個禮拜我哋就測試咗,應該三個星期後就可以開始實施」。
負責落馬洲口岸的校巴保母謝小姐表示,雖然車程比預期長,但小朋友都「好乖」。她續指開車時間延誤是有部份家長遲到,強調只因昨天是第一日上課才破例等待,「之後就會準時開車」。
一向是跨境學童集中地的北區,交通則比預期暢通。北區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笑言,今年校巴全部及時到達學校,「十幾年都未試過!」。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認為,原因是今年跨境學童分流至屯門、九龍等區域,加上北區向來有很多跨境生,校巴對交通時間及路線已非常熟習。
學童及保母有話說
6時起床
來自深圳的湯小朋友早上6時便起床,經深圳灣來港,至9時10分才返抵學校,身上更掛上電話,方便與家人聯絡。
家長遲到
負責落馬洲口岸的保母謝小姐指部份家長遲到,令開車時間延後,又稱有家長擔心小朋友,故特意陪過關,親自送上校巴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