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起飛、財大氣粗後,巨型工程不斷出台。專家透露,醞釀已久的遼寧大連至山東煙台跨渤海海底隧道方案已出台,月內將上報國務院審批,爭取五年內開工。設計為鐵路專用的該隧道,將大大縮短東北和山東的距離,且成世界最長跨海隧道,預計耗資3,000億(人民幣.下同)內,規模堪超三峽工程;有內地專家質疑該隧道現時是否有需求,擔心又成「大白象」工程。
國務院在8月19日公佈《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令沉寂多時的跨渤海通道項目再受關注。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台至大連海底隧道)戰略規劃研究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透露,煙大海底隧道方案已通過國家發改委預審,將在半個月內上報國務院審批,爭取項目進入國家「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並希望五年內開工。
煙台到大連只需40分鐘
據方案,海底隧道為深埋式鐵路專用,從大連旅順附近入地,過海後在山東蓬萊登陸,然後到煙台,全長123至126公里,設計火車時速250公里,運行速度220公里,屆時從煙台到大連只需40分鐘。目前往來山東和東北之間的鐵路、公路只能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即使鐵路跨海輪渡也要6小時。隧道建成後,煙台大連之間來往將從目前6小時縮短到40分鐘。
王夢恕表示,目前工程總造價預算約2,000至2,600億元(約2,523億至3,280億港幣)之間,「具體數據現在不好下結論,但預計不會超過3000億元。」王說:「以前項目遲遲沒有開工,主要是需要嚴格的勘探和技術論證,現在看來,我們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問題,按照當前的條件,項目開工後10年內肯定能夠建成。」
規模浩大堪比三峽工程
煙大海底隧道構想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1992年正式提交報告,至今已有不少機構組織上報方案和研究成果,雖沒有被打回頭,但項目一直未能在國務院正式立項。據透露一是該項目建設條件是否成熟尚有爭論,二是財力負擔也是原因之一。過去20年來,內地先後動工的「巨無霸」工程包括南水北調工程(預算投資5,000億)、三峽大壩工程(耗資2,500億)等,每項預算都超支。有內地專家擔心,渤海隧道工程一旦開建,現有預算勢將突破,或又成「大白象」工程。
新華網/《中國經營報》
世界現有知名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
連接英國與歐洲大陸,全長153公里(海底段38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鐵路隧道;1994年5月通車,耗資100億英鎊(約1,286億港元)
青函海底隧道
連接日本本州和北海道,全長54公里(海底23公里);鐵、公路兩用,1987年2月通車,耗資七億美元(約54億港元)
廈門海底隧道(翔安隧道)
連接廈門島與翔安區,為內地首條海底公路隧道,全長8.7公里(海底段4.2公里),2010年4月通車;耗資32億人民幣(約40億港元)
青島膠州灣隧道
連接青島與黃島,全長9.47公里(海底段4公里),2011年6月通車,總投資71億人民幣(約89.5億港元)
香港紅磡海底隧道
香港首條連接九龍、港島海底公路隧道,全長1.86公里,1972年建成,耗資3.2億港元。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