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三協定】
巴三新資本協定下,計算信用風險及所需資本,銀行可採取兩大類別基準,大行因本身資源充裕,普遍採取內部評級基準計算法(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中小行一般則多用標準計算法(Standardized Approach)。
內評法對各類貸款及資產的風險權重(risk weighting),會按銀行本身的評級高低決定,而標準法則劃一處理,故一般認為,大行以內評法計算對資本較有利。
滙控恒生恐受影響
但原來當經濟周期逆轉,情況就未必對大行有利。大摩年初曾發表報告指,隨着未來兩三年息率回升,港銀面對資產價值回軟,違約損失率或被推高,受風險權數回升影響的大行,可能包括滙控(005)、渣打(2888)及恒生(011)。
內評法又再分為高級內評法(Advanced IRB,AIRB)及基礎內評法(Fundamental IRB,FIRB),上述三行均採用較繁複細密的AIRB。
自2008年起,大摩謂由FIRB改為採取AIRB的銀行,其風險權重函數已持續下跌15個百分點。
其一原因是貸款抵押品價值不斷上漲,減低違約機會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及違約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風險權重資產增長放慢,資本耗損自然減少。
或令風險資產爆升
惟分析師指,銀行採用AIRB亦要「食得鹹魚抵得渴」,經濟周期上行時,固然受惠風險權重降低對資本的正面效益,但宏觀經濟下滑、加息周期開始或不良貸款谷底回升時,因風險模型及往績紀錄,所推算的壞賬及違約率將飆升,令風險權重資產隨時像鐘擺般「爆升」,快速消耗資本,增加集資壓力;相反採標準法的銀行,風險權重一直都這麼高,影響反而中和。
舉例按標準法,銀行敍造的按揭或有抵押商業貸款,風險權重約為35%,但AIRB銀行可能低至僅10%。
可是, 當市場逆轉加息重臨,按壞賬違約率推算的風險權重,便可能從10%彈升至20或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