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真相】
人大常委為香港普選「落閘」,最關鍵的兩道「大閘」,在於規定候選人必須獲過半提委支持,以及候選人數限於兩至三人,不過政改諮詢期間,不論泛民、溫和派甚至商界提出的方案,過半提委提名、兩至三個候選人,均非主流意見。有溫和派學者直言,北京對政改方案早有底線,根本無意聽取港人意見。
記者:呂浩然 陳雪玲
翻查各大陣營向特區政府提交的方案,再與人大常委會拍板的「落閘」決定比較,發現泛民陣營提出公民提名或三軌方案,基本上不設候選人上限,而提委會提名門檻也是眾多方案中最低,只需一般市民或政黨提名即可;至於溫和派提出的非公提方案,大體上以八分一到十分一提委提名作門檻,貼近一直沿用特首候選人提名門檻,最多可以有8至10名候選人。
至於商界提出的方案,雖然有提出候選人數上限,如自由黨建議三名候選人,但出閘門檻卻是低於過半提委提名,例如自由黨建議最高票三名參選人可以出閘;而經民聯方案也是有100名提委提名可以入閘,不傾向要過半數提委支持才可出閘。
惟獨民建聯與工聯會方案,與人大「落閘」方案不謀而合,例如提委會維持現時選委會1,200人、提名門檻高達過半數提委支持,以及候選人數目限於兩至三名等,但該方案只屬眾多方案中的少數派。
學者:北京早有底線
18學者方案聯署人、港大法律學者張達明認為,北京其實對政改早有底線,「佢(北京)唔係真係參考民意,而係一直都有底線,只不過先前一路冇實牙實齒寫出嚟」。他相信以往因北京覺得「唔需要咁早講」才未有表明底線,故各界都是在中央未有明言的空間作「遐想」,然後提出方案。
提出三軌方案的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說:「的的確確,我哋見到中央所選擇嘅,都係限制最嚴厲嘅方案,似乎個考慮立場好清楚,都係好似𠵱家官方所講,中央想話畀香港聽,中央畀幾多權你,你就有幾多權,中央唔係唔管香港,係要管香港。」他認為,中央這種取態令人擔心香港會淪為內地一個普通的大城市,令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核心價值和基本精神都保不住,故希望港人在仍有機會時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