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靄儀:反性小眾歧視 不應過多豁免

吳靄儀:反性小眾歧視 不應過多豁免

【本報訊】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受平機會委託,就立法禁止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身份歧視作研究,昨舉行第二場公眾研討會,邀請多國法律界人士,探討英國、荷蘭、澳洲及台灣的立法經驗,對照香港的處境。講者之一、立法會前議員吳靄儀指出,反性小眾歧視立法是必須的一步,強調立法旨在保障性小眾人士獲公平對待,倘條例有過多豁免,則有違立法原意。

反對立法團體場外挑機

是次研討會在中央圖書館舉行,主題為「跨地域比較: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身份反歧視立法的實踐與啟示」,吸引逾200人出席。其中爭取性傾向歧視立法陣線成員會前於場外展示漫畫,說明性小眾遭受歧視的苦況,惹來反對立法的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挑機」,後者批評前者的漫畫與事實不符,卻又諷刺地要求對方「唔好企咁埋,費事有人當我哋係一齊」。
吳靄儀演講時指出,立法禁止歧視性小眾是必須的一步,但並非唯一一步,呼籲有不同意見及對立法有疑慮的公眾人士,於諮詢期提出疑慮,助立法更全面及完善。有在席人士質疑立法抹煞宗教團體的言論自由,認為學校應獲豁免。
吳強調反歧視法旨在保障性小眾在職場、學校等獲公平對待,除非是憎恨言論,否則毋須擔心出現「以言入罪」情況,又指若條例有過多豁免,則有違立法原意,言論獲在席公眾鼓掌認同。
講者之一、英國平等法教授Stephen Whittle是跨性別人士,40年前由女變性為男,現與妻子育有四名領養子女。他以自身經驗為例,指跨性別家長並不會影響子女的性取向,又指立法可保障跨性別人士毋須掩飾而自在地享受生活,不會因性傾向而被迫面對種種的不公平。
有跨性別人士藉問答環節披露自己的心路歷程,稱自小已因性別認同問題陷抑鬱須見精神科醫生,成年後要求變性,卻要面對長達三年的評估,最後精神科醫生以其情緒不穩為由,拒絕施行變性手術。該跨性別人士批評該評估程序倒果為因,迫使他遠赴泰國變性。

【壹錘佔中】8月31日 5pm直播
壹錘定音: http://hammerout.hk
和平佔中: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