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公屋輪候冊的人數超過25萬人,35歲或以下申請人增至87,100,18至29歲的單身申請人亦有68,700。當樓價處於高位,而年輕人覺得買樓無望,惟有輪候公屋。政府推的青年宿舍計劃,要2016至17年才望落成。這計劃固然是新的,由宣佈到落成要差不多4年的時間,是長了一點。而由原本不是參與房屋計劃的團體來處理,更是奇怪,無論是在時間上或是單位的數目上,都令計劃的效用大減。
區區數百個單位不能解決問題,需要更長遠的計劃而不是現時的先導計劃。現時不少發展商都更改圖則,大量發展較為細小的單位,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反觀青年宿舍,其數目當然不能應付需求。
國際級的酒店有不同的品牌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有豪華的,商務的,度假的,簡約的。青年宿舍固然是另一個「產品」,但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首先,5年的居住時間較短,雖然最長5年的時間可以增加流轉,但以現時的經濟環境,5年後要遷出,他們不是輪候公屋,便是購買居屋或是私樓。5年時間可以儲蓄多少錢,大家心中有數。10年的時間似乎較為合理。
青年版的公屋應該大量興建,但加入一些條件,入息及資產當然有限制,而且要每年向有關當局呈上稅單及其他資產證明,以作審查。年輕人可住最多10年,利用此段時間來儲蓄置業。同樣概念可應用於一些人數不多的公屋申請者,一如主題公園的快證。他們可以快點上樓,但有居住期的限制。居住期越短,輪候的時間便越快。這可以減少依賴,是雙贏的計劃。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