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本報訊】上海街有兩間歷史悠久的文具店,受惠於祖業,毋須屈服在地產霸權,仍可在市區屹立不倒,保留舊式老建築、飾櫃。不過老店主坦言,生意利潤微薄,文具生意只是生活寄託,傳統鬥獸棋、算盤、口琴等等也能在老店找到。
記者:彭美芳
大達文具行在上海街逾60年,全店格局分明、飾櫃最少30年歷史,店內除了文儀、玩具、球類,還有寵物鳥和店長貓,陪伴第二代店主陳基源(85歲)的還有60年代的國語時代曲。他指,父親以往從事書本生意,上海曾有一間大達書店,父親早年買下「大達」的名號,在香港開辦書局,後來加入文具,令生意更多元化。
後代無意接手或出租
陳基源1950年在廣州讀書,曾打算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他和同學出發前,被父母強行帶回香港,協助父親從事文具生意。他指50年代因大量內地難民來港,當時的上海街如現時的旺角通菜街,行人擠滿路邊兩旁,生意不愁做,過去60年,他見證文具行業式微,若非自置物業,一早被貴租趕離市場,他現時沿用人手入賬,每日如是。其子已退休,由海外回流香港,但第三代已無意接手老店,或數年後改為出租地舖。
上海街是遊客區,不少人向陳基源「問租價」,有人出價六萬元月租其地舖,希望做遊客生意,他卻想繼續「過日辰」,每天9時開門,中午休息一小時,傍晚關門。雖已85歲,但頭腦相當靈活,對每樣貨品瞭如指掌,例如鬥獸棋、小算盤、沙膠等。
另一老店位於上海街的興華文具行,1938年創立,全盛時期有五間分店,現時只有一間。興華現址1968年遷入,保留60年代特色,包括第二代老闆陳福祥親手所做的文具展示鐵架,而金漆招牌是父親陳浩如的朋友提字,一直沿用至今。
英雄牌口琴也是興華的特色,陳福祥喜歡口琴,也保留60、70年代口琴盛行的歷史。
【壹錘佔中】8月31日 5pm直播
壹錘定音: http://hammerout.hk
和平佔中: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