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拿出一個如此保守的方案,超出任何人的想像。香港政府講了很久的「有商有量」,做了幾多諮詢工夫,完全變成毫無意義地蒸發掉的口水花。浪費了太多紙張,打印那些一式一樣的範本「意見書」。要是中央早決定把門檻提昇到雲端,就拜託省回之前那些把戲,無謂浪費人力物力。
臉書裏看不到很多人有反應,有人甚至由此斷定:政治冷感的香港人根本不在乎,他們仍在樂此不疲地淋冰水,或驚訝Hello Kitty原來不是貓而是人。
但我又想,有時沮喪、憤怒到一點,心裏在悶燒,寫什麼都表達不了,卻道天涼好箇秋,不代表這口氣嚥得下。
這方案擺明車馬是篩選,連最溫和的人都接受不了。否決方案,是泛民議員僅能為選民做的事。香港支持泛民議員的選民佔全港過半數,中央竟然不顧政治現實霸王硬上弓。到底北京的如意算盤是什麼?是明知方案不能通過,玉石俱焚,誰否決誰便阻延普選日期,輕易把責任推在泛民議員身上?
我想起七一遊行裏的人潮。我因站高了,看得特別清楚。幾多萬人在我眼前走過,每個人都帶着汗水、雨水,卻是有目標、有訴求地緩緩前行,那幅圖畫很美麗。這些都是愛香港的人,中央政府何以硬與他們為敵?你把香港人逼緊了,對誰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