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在6月底會議已經通過財稅改革方案,但具體內容至今未見蹤影,皆因財稅改革會將內地官場的利益格局重新整頓,中央推行必然慎重。有專家分析,內地正密鑼緊鼓進行土地轉讓金審計,正是為正式推出財稅改革創造條件。一旦方案落實,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就是目前的土地財政模式終結,地方政府不再是最大地產商,地產業可能會告別之前的「黃金十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進行全國性土地審計,以杜絕貪腐,預計在10月底前完成,查數範圍由2008年至去年。有傳媒估計,總共涉及金額可能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在目前「分稅制」下,地方政府收入大部份上交中央,成為大肆賣地維持收入的藉口。問題在於,對於賣地收入的去向,地方政府不需對外交代,中央亦極少監管,因此土地轉讓向來是是內地官場貪腐的高危地帶。
除了廢除現有的「分稅制」外,財稅改革其中一個目標是令政府的賬目透明化,但一直受到官員抵制。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分析,中央以反貪腐名義進行土地審計,可以摸清家底,同時亦可增加地方官員顧忌,減少對中央所推的財稅改革阻力。另一方面,目前預演算法修正案正在人大審議,預計即將獲得通過。日後賣地收入受到更多監管,亦減少地方政府維持高地價的誘因。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