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油企曾為國策損盈利

電油企曾為國策損盈利

【國企受累】
透過公開招股上市的國企股,雖已是公眾有份持有的上市公司,但背負着國企之名,賺錢之餘仍要承擔國家社會責任,有時更要犧牲盈利以至股東利益。最明顯例子,便是2011年中國通脹升溫,最高峯曾上升至6.5%,中央以壓通脹為由,要求國企供應的主要民生用品,如電及成品油等一律不得加價,結果令很多國企電力股及石化股,當年錄得不同程度的盈利倒退,甚至有部份業務錄得虧損。

華能盈利曾急跌六成

當年中央因擔憂通脹加劇而不准電企加電費,然而佔火電發電成本的煤炭價格卻維持高位,各大電力企業不能將急漲的煤炭成本轉嫁,結果令火電行業進入黑暗的一年,其中如華能國電(902),其2011年盈利就急跌64.7%至11.81億元(人民幣.下同);華電國際(1071)盈利亦大跌56.6%至0.74億元;大唐發電(991)則下跌22.3%至19.71億元。
同樣是民生必需品的成品油及天然氣價格,2011年亦同樣受到中央宏觀調控,不准許加價;然而期間國際布蘭特期油價格卻升40%至平均每桶111.2美元;結果中石油(857)的煉油業務錄得巨額虧損600.87億元,而進口天然氣進銷價格亦倒掛,銷售進口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業務亦錄得虧損214億元。當年為減少虧損,曾有油企限制每日的汽油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