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原地踏步(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寧願原地踏步
(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屁股指揮腦袋,十四名前赴北京開會的香港人大代表,一向相對開明溫和的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也突然變臉,疾言厲色指斥佔中行動倡議者戴耀廷做法錯誤,以違法手段威逼中央,只會令中央立場更硬,又批評戴耀廷不應利用年輕人作先鋒,違法佔中。唐英年亦罕有地為提名委員會的機構提名說項,胡謅要反映「集體意志」,過半數提委提名的要求合情合理。一葉知秋,他們不過是抵京後收到風聲,看風駛隽,西瓜靠大邊,看來張德江提交大會通過的政改框架議案,只會從緊,不會從寬。泛民再幻想有甚麼談判空間,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一廂情願而已。
事到如今,港人根本就無選擇,除了丟掉幻想,為佔中作好一切準備外,更應該有長期抗爭的心理準備,部署和發動連串的不合作運動。
歷史經驗多次證明,政治功利主義至上的中共根本沒有信用,全不足信,加上蠍子本性使然,對港人絕不信任,時移世易,獨裁專制的本來面目便充份暴露無遺。
香港前途問題出現之初,經歷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國大陸百廢待興,開放改革政策剛剛起步,亟需香港的資金和人才完成四個現代化的大業,所以鄧小平史無前例地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政策,承諾回歸後香港可以循序漸進落實民主政制,讓港人當家作主,高度自治。由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定到89年六四慘劇發生,中共無論諮詢或草擬《基本法》,都相當尊重港人的意見,民主化過程本來發展順利。但八九六四以後,中共視香港為顛覆基地,態度已有所改變,加上英國調整談判策略,派來民主政治家彭定康,加速本港政制民主化的步伐,中共則由頑固保守的周南掛帥,針鋒相對,原先中英雙方同意的直通車告吹,中共自行制訂香港政制的發展進程,以《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拖延香港的民主步伐,早已不把《中英聯合聲明》放在眼內,陽奉陰違。
回歸首七年,由於中央欽點絕對信任的董建華出任行政長官,加上大陸亦要加快開放改革,中共的確相當克制,並無公開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甚至嚴格規限駐港機關和中資機構不得干預本港事務。但董建華顢頇無能,管治失效,強推二十三條立法,導致民怨沸騰,爆發六四以來最大規模的七一大遊行,令中共驚覺香港事務不能不管,遂成立港澳協調小組,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執掌,從此改變對港政策。2004年,曾慶紅曾經以先硬後軟的手段打壓新聞和言論自由,企圖將七一大遊行壓下去不果,於是釋法取消附件一和附件二規定回歸十年後港人可自行決定修改政制的承諾,又以五部曲替代三部曲,將本港政制改革的啟動權和最終批准權,牢牢操控在中央手中。05年政改失敗,迫使人大於07年再次釋法,取締12年雙普選之同時,為了平息民怨,才承諾17年香港可一人一票產生行政長官,以及2020年可考慮全面普選立法會。事後看來,07年的人大釋法只是中共形格勢禁下的權宜之計,並非真心願意容許香港真正實現民主,要不然2010年便早應取消功能組別,讓政黨政治成熟發展,為未來普選特首奠定基礎,從而解決長期存在的行政機關有主導之名、無立法機關支持之實的結構性矛盾。
今次為2017年普選產生特首進行政制改革,由一開始中共便無中生有,將《基本法》沒有訂明的條件如甚麼「愛國愛港」、「機構提名」、「集體意志」加入,最新的傑作,就是槓上開花,胡謅甚麼「國家安全」是考慮特首人選的必要條件。為了操控選舉結果,百分百保證選出中央屬意的人選和排斥有真正民意基礎的候選人,提名委員會已變成有實質選舉權的機構,無論組成辦法、選舉方式都與過往小圈子選舉的選舉委員會無異,唯一的差別,只是最終的候選人,會由全港選民一人一票授權而已。這是徹頭徹尾的假普選、真篩選,比欽點還要差,因為至低限度,後者沒有認受性,普羅大眾公民抗命,名正言順,不若前者以一人一票的普選名義產生,獲取民意授權,因而更具欺騙性,教日後被欺壓的社會大眾反抗出師無名,任由魚肉。
「袋住先」是名副其實的政治騙局,一失足必成千古恨。我們寧願原地踏步,堅決要求泛民否決假普選方案,也不要行差踏錯。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