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借錢47億 中糧「混賬」配合國家政策 股東額外孭風險

代客借錢47億 中糧「混賬」
配合國家政策 股東額外孭風險

【本報訊】中國式管治向來惹人詬病,再有國企出現「混賬」問題。中糧(606)業績報告上披露,上半年「代客借錢」逾47億元採購大批糧食,以換回9,200萬元倉儲收入。專家批評中糧做法有問題,令股東承受客人違約風險。

記者:鄭柏齡 孔雪茵 周燕芬

中糧昨公佈上半年業績,財務報表中突出現一筆金額達47億元、拖欠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發行)的貸款,令淨負債比率由67.1%急增至74.3%。

岳國君指出,中糧虧損主要來自油籽加工,雖然母企獲列入改革試點,但暫無意剝離相關業務。  易仰民攝

僅換回9,200萬倉儲收入

細心查看下,原來公司去年簽下一筆從未披露過的代理採購協議,代客向銀行借入逾47億元,至今貸款尚未清還,但可換回約9,200萬元倉儲收入。
該代理採購協議指,中國政府去年發出兩份文件,要求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在去年11月至4月期間,向農民採購玉米、大豆。中儲糧即委託中糧作採購代理,但要求中糧自行向銀行借錢「找數」;更離譜是,「尾數」需待中儲糧出售糧食後,才會還清,利息開支則由政府補貼承擔。

中儲糧後台相當「硬淨」

中儲糧網頁顯示,該企業直屬國務院,為「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企業,後台相當「硬淨」。中儲糧需自負盈虧,近年出現貪污案(詳見另文)。另中糧主營業務包括油籽、生化燃料及大米小麥等加工,庫儲服務只算是「兼職」。
中糧總經理助理兼生物化工部總經理佟毅解釋,中央去年增加臨時糧食儲備,間接令中糧首次在東北三省,代購170萬噸糧食,強調「替國家保管,一點風險都沒有」。他指,中儲糧上周已開始出售儲備糧食,「一到兩年就可以賣掉」,預期今年10月將有第二次「代購」行動。
雖然中糧「為人民服務」,但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中糧做法有問題,「公司作為一個代理,無理由要代客借錢,等股東揹起中儲糧嘅風險」,他指,管理層雖認為交易沒有風險,但「有無風險最後先知」,又以內銀股為例,「成日話唔會爆煲,或者爆煲後阿爺一定會救,其實只係一廂情願」。
譚紹興續指以電訊設備生產商中興(763)為例,公司在非洲、歐洲等地出售產品時,「一般透過關係,由國開行出面借錢畀買家,幫中興達成生意」。他認為中糧如「代客採購」,應與中儲糧成立合營公司降低風險,「好明顯係公司管治問題」。
被質疑管治有問題的中糧,昨日更預警全年面臨虧損,股價大瀉逾一成,可謂禍不單行。公司董事總經理岳國君指,虧損主要來自油籽加工,雖然母企獲列入改革試點,但暫無意剝離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