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改革的討論、議論、爭論、辯論到了今個星期,似可暫告一段落,就是由人大常委下決定,指導2017年的特首普選,大原則上應如何進行,即候選人有多少位,候選人如何提名出來,提名委員會的最終組成方法等等。
人大的決定不會是政改的終結,反而可能是更大爭論的開始。在真正的民主選舉下,政府很難阻止、禁止或拒絕反對派人士的參選,但北京嘅心態係從來都要預先知道,誰人可贏出選舉,反對派必遭拒諸門外;為了確保自己人必勝,最安全的做法是成立一套制度,令反對派百分之一百不能參選。為達此目的,第一個做法是拋出基本法,嚴斥公民提名、政黨提名違法;第二個做法是防止反對派得到提名委員會的提名,故此訂下高門檻標準,候選人必須得到過半數提委的支持。這還不夠,反對派得到幸運之神眷顧,鬼擁神推之下,得到過半數提委提名入閘,怎麼辦?於是有第三個做法,就是必須確定候選人愛國愛港,誰是真心愛國愛港,北京可作主嘛,由北京透過中聯辦,背後知會提名委員便可以了。
這就是民建聯、工聯會議員口中的百分之二百的安全,但如此打壓政治反對派,平民不會心服,是故近兩個星期來,建制派的宣傳口號是「國家安全」,以外國影響力干預香港政制,危害國家安全的大口號來震懾平民。外國勢力在那裏,誰是外國勢力?來來去去就是說黎智英,黎智英一個人竟可隻手遮天,竟可得到奧巴馬、金馬倫的信賴,破壞香港!黎智英早在90年代初已拿得居英權,領英國護照,報界無人不知,文匯報卻似執到寶,大字標題爆料「黎智英一家七英護照」,可謂係笑死讀者無命賠。回歸前香港有所謂「高級華人」,幾乎全部攞晒英美澳加護照,回歸後呢批高級華人,毫無意外地絕大部份轉化為建制派愛國愛港人士。文匯報不如逐個問吓佢地是否已全部放棄咗外國護照?其中一位美國人最鍾意批民主派,係梁粉中嘅梁粉,特區政府內有不少留美派如曾俊華(MIT)、陳家強(芝加哥)、邵善波(威斯康辛)、周松崗(威斯康辛),佢地加起嚟,受美國影響多過肥佬黎呢個自小就喺本地工廠做童工、掙扎向上嘅人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