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互利】
中糧(606)今次自揭墊支做代理,顯示上市國企如何「愚忠」為國家做事,市場大抵不會感到意外。然而今次交易值得玩味之處,是展示中央政府如何一宗純粹國家與農民之間的簡單交易,變成一盤三間公司的三贏生意,利用市場力量炮製經濟效益。
中儲糧最着數 無本生利
過去中儲糧向農民採購「國家糧食」,一買一賣的經濟效益有限。今次引入中糧做中間人,並要求中糧向農業發展銀行借貸,達到一箭三鵰的好處,發大經濟活動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有利谷大GDP。
整個交易最着數是中儲糧,可以無本生利,由中糧墊支採購,等糧食賣出才要找數,利息靠政府補貼支付。農發行亦無端端多單近50億元貸款的生意做,賺取過億元利息收入。至於中糧亦可賺取約9,200萬元倉儲費,如果中儲糧最終能夠如期還錢的話。
不過這個三贏安排忽略了中糧是間上市公司,即使政治再正確,也無人可擔保中儲糧一定不賴賬。中糧簽下這種配合國家政策的協議時,毋須事前得到股東同意,一旦貸款變成壞賬,卻要小股東要共同埋單。
中央政府焗市場參與採購國家糧食,也可視為反貪的一部份。去年中儲糧被揭發河南分公司出現「穿櫃桶底」,虛報收購糧食金額,偷取國家買糧食的錢,今次安排無疑是邁向市場化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