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狗的中港差距(自由撰稿人 許驥) - 許驥

一隻狗的中港差距
(自由撰稿人 許驥) - 許驥

未雪事件在大陸升溫發酵,引來官媒《環球時報》撰文「抽水」本港搞「狗萃主義」。別看《環時》的言論奇葩,但它似乎能代表不少大陸的民意。連日觀察大陸網絡,難道不少大陸人不是這麼想的嗎?他們認為為一隻狗做連篇累牘的報道,是很「無聊」的。甚至有人問:這樣的新聞都能上報紙,說明港人真的很沒有胸懷──他們覺得小生命不值得關注。網上的揶揄雖然刻薄,但也不無道理,中國人真是「吃着毒食品,操着皇帝心」。
中國人數千年來都是吃不飽的民族,古今易子而食的事情數不勝數,對動物完全談不上憐惜。像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裏,即便富家小姐珍愛的寵物貓,最後也要被宰來下鍋煮湯。所以在大陸,「愛動物」是件奢侈的事情。大陸人又怎麼會懂,動物應該和人有一樣平等的生存權呢?
但動物倫理學大師Peter Singer在他的經典著作《動物解放》中曾開宗明義說,幾百年前你若跟當時的人說,女人應該和男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選舉權,當時的人一定會發笑。但時至如今,這難道不是常識嘛?Peter Singer以這個例子,說明動物平權之所以不被人接受,只是時代尚未進步到那個程度而已。《動物解放》寫於1970年代,40多年過去,現在動物平權幾乎在所有文明國家,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對於大陸來說,顯然多數人還沒來得及具備這種觀念。
所以大陸人不明白,尤其不知道香港人在反對甚麼。最根本的一點區別,是香港人在要求港鐵反思、檢討制度設計,避免將來遇到類似事件時,再犯同樣錯誤。而大陸人則認為,香港人沒人跳下月台去救狗,事後又在聲討港鐵,是假慈悲。有大陸網民說,如果是他在現場,一定跳下去救狗。這樣的言論,在大陸網絡上竟得到一片叫好。大陸人的觀念,仍停留在期待「英雄」出現。他們覺得,世界是靠「好人」構建起來的,而不是制度──這是大陸人的悲哀。
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在著名的《離婁章句》中有一段經典對話:「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孟子的意思,是說如果社會失序,應該靠制度建設去拯救,而不是像大嫂溺水一樣,伸手去救。他並不無氣憤地反問發問者:「你難道要用手去救社會嗎?」中國式悖論是,孟子在那麼早就提出的理論,中國卻走向了其反面──不僅不相信制度建設,反而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人都更個人崇拜。於是,在大陸人眼中,社會真的是用「手」去救的。所以未雪殞命,他們會怪罪沒有人出手相助。也正因此,我們就理解為甚麼當一個無辜的生命離世,大陸人的第一反應往往只是覺得自己「命不好」。
中港之間的差距,何止這一點。港鐵輾狗事件,不過是兩個文明體的再一次碰撞罷了。而香港回歸以來最大的悲哀,是即便連香港人,也逐漸在喪失對制度的信賴──撥正反亂。從這幾年的種種事件,如航天員楊利偉,以及奧運冠軍來港時的萬人空巷,就看得出部份香港人也是多麼容易受到民族主義的煽動。他們甚至相信,只要中央指派一個「適當」的人選,香港人「袋住先」,會比自己選出來的特首還好。深植於心中的奴性,是香港人抹不去的惡魔,雖然歷經英國人百多年的管治,但稍受污染,立刻就原形畢露。尤其是,當無數帶着大陸陳舊觀念的人來到香港,替換香港人口;當香港的「血液」,主要來自大陸的時候──恍惚間,香港早已不是原來那個香港。「香港」,是個替換了實際內容的名詞。
今時今日的香港人,其實就是跌落鐵軌的未雪。因為沒有民主制度保障,所以我們攔不住從北方「殺到埋身」的列車。人在心急如焚的時候,常常喪失理智。但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想當孤膽英雄,揚言他可以拯救香港,那他不是瘋子,就是騙子。香港得救,是全香港人共同醒來,並且奮力向前的事業。香港人現在可以做的,只能是死守作為一個文明體的底線。

許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