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IT界出現無數創業神話,先是科網,繼而是社交網,然後就到app。最近,GoGoVan更被注資5,000萬,老細之一的Steven,30歲未夠便已坐擁半億資金,怎不教人羨慕?難怪就連富二代陳姿允亦有華爾街銀行唔做,轉行做app。然而他們都認為想成功就要"enjoy",決不能只是向錢看。
記者:韓繼聰
攝影:黃子偉、梁志永
「錢唔係入自己袋!」Steven Lam一再強調:「錢都用於公司發展,加上我們免費提供服務,其實一蚊都未賺過!」以兩萬蚊創業,試過霉到一支水三人分,到如今衝出香港走入新加坡及東南亞,成績有目共睹。雖然謙稱未算成功,亦不願透露中文全名,但他也分享了一些心得,「不要以賺錢為前提,要真心喜歡及享受,其次所設計的app要能真正解決問題。」
他以自己為例,「起初做飯盒廣告生意,常常冇車送貨,因而創立GoGoVan來解決客人與司機的錯配問題,心想就算冇人用個app,自己用都得。後來成功幫到客人搵車,成功感很大,便想如何做很更好。」免費服務亦是關鍵:「起初打算用幾個月後便收錢,始終好難唔賺錢做落去,好彩後來得到注資,投資者亦強調先不要向用戶收費,因為大趨勢是要取得更大的客戶群,擴大市場佔有率,並讓用戶養成習慣,才慢慢收費都未遲,WhatsApp便是個好例子。」
外行人陳姿允「冇經驗更有創意」
已故時裝設計師俞儷軒的女兒陳姿允只做過銀行及時裝,坦認是個外行人,但卻認為白紙一張更為有利,「我完全冇經驗,不知道程式或執行上的限制,反而更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就如她開發的國際性旅遊社交app——Spottly,「當初我覺得如果app的文字能夠隨時繙譯便更好,負責程式的夥伴以為我講笑,因為實在太難做,佢哋完全冇諗過。」她笑說。結果幾經辛苦,Spottly如今能繙譯13種語言,方便閱讀並具親切感,相信是其在不同國家的iTunes中三度成為「最佳新App」的關鍵之一。無獨有偶,她跟Steven同樣覺得“for fun, enjoy”是重要一環,「我本身喜歡旅行,又不喜歡帶旅遊書,所以想做旅遊app,以社交模式取得可信的旅遊資訊,當中很多功能都是我在旅行中想出來的。自己要享受,鍾意自己做的app,是成功的第一步。」
90後王路陽「音樂Share心情」
跟陳姿允相識的90後王路陽,長於「分享」時代,設計app也是從「分享」出發,「分享文字用Twitter,分享相片則用Instagram,但音樂也是分享的最佳媒界。」一次外國交流,偶然聽到一首很有feel的歌曲,結果讓他開發以音樂分享心情的Sensbeat。創意為他及其團隊帶來國內外不少獎項,如「香港青年企業家挑戰賽」冠軍、「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企業獎、及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的「五大創新應用獎」等,亦獲注資超過200萬。「我希望Sensbeat能把人聯繫,帶給正面的想法,用完會感到開心、enjoy;同時也希望鼓勵更多年輕人畢業後嘗試創業,因為做app的成本較低,也更能發揮他們獨有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