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約4,000名跨境小一新生下周起南下讀書,首間大量取錄跨境生的市區小學黃大仙浸信會天虹小學,每日上課首半小時不會教書,以防校巴遲抵學校而影響學生學習。有新生每月要支付高達3,000元校巴費,有家長於是在學校附近,以每月1萬元合租一個單位,再輪流留港照顧子女,免卻子女舟車勞頓。
記者:倪清江
上學年整體跨境學生升至近2.1萬人,估計今年將再增數千人。在距離羅湖最遠而有取錄跨境學童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新學年將開三班小一,當中45人是跨境生,佔全級約三分之二,其餘是本地生。校長朱子穎昨表示,其中30多人在去年透過小一自行派位報讀該校而獲取錄,另10多人則在統一派位獲派該校;他指有一批同樣獲派該校的跨境生沒有註冊入學。
遷就跨境生校巴或遲到
該校上周舉行升小一適應課程,昨再辦跨境生校巴試搭日,新生聯同家長分兩批於早上10時,從落馬洲或深圳灣乘校巴回校。本報記者昨跟深圳灣校巴回校,車上只有10個家庭,校巴經屯門公路往黃大仙,一路十分順暢,僅45分鐘便到達學校。較多人乘搭的落馬洲校巴,則早一步抵達。
不過昨天仍屬暑假,開車時也過了離開屯門的繁忙時間,相信開學後情況不會相同。朱校長表示,每日上課鐘響後首半小時,教師不會「打開書本來上堂」,而會進行早會或唱基督教歌曲,以防校巴受阻遲了回校而影響學生學習。跨境生放學後即回深圳,因此校方將課外活動集中在星期五午餐之後,讓他們可以參加。
家長合租單位輪流湊仔
浸信會天虹小學離出入境口岸較遠,加上只有45名學童,校巴成本頗高,每名學童每月車費高達2,000港元,家長黃女士表示,相比去北區小學車費僅800元,收費頗高。另一家長鄧太表示,由於住所不近出入境口岸,兒子需在深圳先坐一程校巴,每月另付約940港元(約750元人民幣)車費,每月校巴費合共要3,000元。
車費高昂,又要每日長途跋涉往返港深兩地,家長都擔心子女學習受影響。在深圳經營絲綢生意的楊先生表示,會觀察兒子銳東半年至一年,能否適應來港讀書生活,不排除會來港租房給他居住。楊透露,有兩個同校家庭月前合租學校旁的天馬苑單位,兩家家長輪流留港照顧自己及對方子女,月租1萬元,兩家庭平分僅5,000元,比坐校巴往返深圳多出不足一倍,但子女毋須每日舟車勞頓。
深圳家長心聲
香港屋太細
鄧太:「唔擔心學校遠,𠵱家驚佢辛苦、驚佢乜嘢,對佢以後冇幫助。唔會搬嚟香港,香港啲屋太細,佢一定唔習慣。」
怕睡眠不足
楊先生:「(坐車)要一個多小時,這條路還是要走下去,有擔心,怕休息不好,對他成長也有一點不好處,因為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