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委託港大學者周永新教授撰寫的退保報告終於出爐了,很遺憾,報告不僅沒有釋除對推行全民退保的可行性、公平性及可持續性的疑慮,反而間接證明了香港根本就不適宜推行全民退保。
周永新教授建議推行的「全民老年金」計劃,倡議65歲以上的長者毋須審查,每月可領3,000元老年金。至於錢從何來?則建議政府一次過注資500億元,再將目前用於支付長者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及長者綜援的開支調撥至老年金計劃;另外再引入「薪俸老年稅」,要求僱主以及月薪6,500元或以上的僱員,每月按薪酬比例付出由1%至2.5%不等的供款。
我們實在看不到老年金計劃有甚麼較之前方案高明之處。事實上,周教授自己也推算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至2026年將會出現赤字,預計到2041年結餘只剩135億元,2042年便會「乾塘」。而「乾塘」時的「泵水」方法,也不外乎如增加供款比率、加徵利得稅,或港府再注資等。一個連倡議者也承認一定會「爆煲」,一定無以為繼的計劃,我怎可能支持?
推行全民退保,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老年金計劃除了令三餐不繼的低收入打工仔墮入稅網外,也強迫現在面對沉重生活壓力,連養活自己也成問題的年輕人要額外供款。
全民退保貌似公平,由政府、商界及僱員三方共同供款。其實,正如戴卓爾夫人曾說,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public money; there is only taxpayers' money,政府的錢不也是納稅人的錢嗎?商界的供款,則肯定轉嫁到市民身上。如將來老年金計劃入不敷出,在不斷供款,不斷加稅的困局中掙扎多年的年輕人,分分鐘到自己退休時卻無法享用供款,一生為他人作嫁衣裳。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周教授認為目前中產人士年滿70歲只能領取每月1,180元生果金,若將來推行老年金則每月收入增至3,000元,「係得益最大」。事實上,中產一向喜歡自己部署個人的退休儲蓄計劃。全民退保加重中產的負擔,且變相由中產供養那些拒絕工作的人,對中產最不公平。
由此可見,要靠不斷加稅才能維繫的全民退保計劃絕非一個可行的計劃,要自顧不暇的年輕人去承擔供養越來越多受養人的責任,只會製造更多的社會不公。下一代的財富,我們怎可「袋住先」?
李梓敬
自由黨青年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