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執訊】繼進軍足球、影視、飲用水「副業」後,恒大地產(3333)再次「不務正業」,正式宣佈沾手農業、畜牧、糧油及嬰兒奶粉業務,務求將品牌多元化。恒大主席許家印更豪言,有信心明年打入世界500強企業。然而市場憂慮公司副業太分散,盈利或出現青黃不接的困局。
記者:孔雪茵 馮健鏗
恒大開拓新業務的消息,上周開始在內地媒體流傳,直至昨日恒大業績記者會,許家印親自宣佈名為「多元+規模+品牌」策略,「第一階段是規模化的階段,第二是規模加品牌的過渡階段……恒大集團下一步發展,會走多元規模加品牌的路線」,又指這是恒大第七個三年計劃。
豪言打入世界500強
許家印又指,經過幾年調研,得出結論是如何用盡恒大「品牌」,「如果不走多元化發展,會浪費我們的品牌」,又稱目前處於中國改革浪潮,有很多發展機遇,「我們力爭明年恒大能進世界500強企業,應該明年非常有信心的」。
百業之中,何以揀中農業、牧畜業、糧油及嬰兒奶粉?許家印沒有解釋,只是稱要「跟市場抓商機」,並指動作會很快,短期內會有很多訊息。不過他未透露副業投資額、回本期及營業預測。
觀乎恒大買足球隊、搞飲用水,都離不開「恒大模式」,就是底氣十足地砸錢,引進名氣大,實力強的球員或代言人,以求短線交出成績,追求轟動的效果。
恒大足球去年在亞冠聯賽奪冠,令品牌效應急升,但至今副業仍然未有錢賺,只靠走下坡的地產主業支撐。但有基金經理認為,恒大應披露副業最壞情況要蝕幾多,否則令人憂慮出現盈利顧此失彼的局面。
許家印侃侃談公司轉型的經營哲學,不過,綜合市場人士都認為,恒大積極開拓副業,正正反映內地房地產經營困難,發展商冇啖好食,因而被迫轉型。
「綜合企業唔易做」
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則認為,地產行業的技術含量相對低,預料恒大未必能將房地產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範疇,「如果綜合企業易做,個個都做啦。𠵱家搞煤礦咪即係準備跳樓,所以佢揀嘅行業,只係冇得選擇之中嘅選擇。唔可以批死佢唔可行,但絕對冇證據睇好」,又形容恒大股價長期折讓的原因,是市場一直對恒大存有戒心,對主業不夠專注。
不過有基金經理認為,不應對恒大副業感太負面,「CEC(759)本來做銅線圈,後來做阿信屋掂咗。當年王傳福做開手機電池,突然買間車廠回來,一樣被市場鬧,但如果當年無買車廠,比亞迪(1211)𠵱家業績又會點?」
恒大欲轉型為綜合企業(conglomerates,下稱綜企),但市場定義甚嚴,不是隨意經營幾盤生意便可稱為綜企。有研究綜合的外資分析員認為,「投資者覺得『副業』有價值先係綜企。投資者自己識得揀股多元化,使乜買間公司去分散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