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昨天宣佈效法內地新安排,分別在9月3日及12月1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有華籍英兵指,兩個紀念日與香港無甚關係,質疑港府旨在宣示中國在香港的主權,向市民灌輸愛國教育。
港府昨天的新聞稿解釋,全國人大常委今年初把上述兩天定為紀念日及公祭日,銘記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緬懷為國捐軀的烈士及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以及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港府將於下周三9月3日在大會堂紀念花園舉行儀式,特首、高官、司法人員及退伍軍人團體等均會出席,屆時會奏唱國歌、鳴槍、默哀及獻花。
香港退伍華籍英兵樂善會會長程源基表示,中國在抗日時期由國民政府掌政,隸屬共產黨的東江游擊隊在港甚少與日軍正面交鋒,主要協助士兵從香港進入大陸。在港正式投入戰役的包括華籍英兵及外國人,現時西灣國殤紀念墳場的紀念碑刻上許多找不到屍體的烈士名字,來自加拿大、印度、新加坡等地,「成個大戰係英國同國民政府打,死嘅大部份係外國人同香港人,如果要搞紀念儀式,應該邀請埋印度同新加坡」。
12.13悼南京大屠殺死者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定降伏文書,國民政府把翌日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程源基續稱,日本於當年8月15日投降,港人結束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8月30日英國恢復統治,是為重光紀念日,「呢日先至真正屬於香港」。
昔日港英政府在紀念日會派號角手吹奏「安息號」,不會奏英國國歌。1999年港府取消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公眾假期。程估計港府分別定在9月3日及12月1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旨在重申「香港係中國地方,宣示主權」。
港府聲稱會邀請退伍軍人團體,但程源基表示,二戰退伍軍人協會成員相繼離世,只剩下少數人,都是華籍英兵,估計因其身份「政治不正確」而未必獲邀,「我唔會反對,亦唔會特別支持,喺香港搞完全冇意思。可能佢(港府)覺得係國民教育」。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認為,港府明顯是「上面話要做,香港即刻要跟住做」,他認為如因為抗日戰爭勝利和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事件,而須跟從中央辦紀念活動,「六四一樣係影響大陸發展嘅重要歷史事件,(政府)係咪都應該做啲嘢悼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