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式步伐 走港大孖沙舊路

土豪式步伐 走港大孖沙舊路

【過於進取】
著名小說作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因時代是倉促的。置身於中國改革這個大時代,許家印急於轉型的倉促,肯定並非出於對時代荒涼的浪漫,而是砸錢買成效的土豪式思維。香港兩大富豪李嘉誠、鄭裕彤花了30至40年建立綜合企業王國,許家印想用5年完成,進取得令人倒抽涼氣。

李嘉誠彤叔耗30年建王國

李嘉誠及鄭裕彤都在50年代白手興家,並在本業扎根約20年後,才開始進軍其他業務,然後用約10至20年真正變身為綜合企業。反觀許家印在恒大成立14年(即2010年)便沾手足球隊,更在去年至今不足1年,連環攻入文化、醫院、飲用水,似乎要用5年完成大孖沙30年的成績。
無疑時代不同、背景不同,用香港富豪當年發迹與中國民企老闆比較,或有欠公允。馬雲曾經公開寸李嘉誠,認為在他那個時代「真的很不錯」,但10年間四大家族市值都不及騰訊(700)及阿里巴巴。
馬雲不屑香港富豪一套,但許家印急於「多元化」,明顯是用土豪式步伐來走香港富豪的老路,在強國民企來說算是偏峰。許家印與本地富豪熟稔,恒大首次上市失敗時,曾向周大福出售資產,不打不相識,再度上市便成功引入鄭裕彤做股東,有傳他是彤叔「鋤大D會」的成員之一。今次許家印會是殺出血路抑或走上絕路,將是民企史上有趣的一章。